跳至內容

評論| 馬立明:難民潮考驗的遠不止歐洲

難民的應對和安置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不是歐盟一家的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這些大國不能袖手旁觀,這也包括中國。

馬立明:難民潮考驗的遠不止歐洲
2015年9月6日,數千名難民抵達慕尼黑中央火車站。

一:

來自敘利亞的3歲小朋友艾蘭.庫爾迪(Aylan Kurdi)被衝上了土耳其沙灘,永遠閉上了眼睛。這是近日來最令人震撼、最虐心的圖片。在這「讓全世界沉默」的圖片的背後,是一個戰亂的阿拉伯世界,以及巨大難民潮湧向歐洲的背景。

其實只要有戰亂、飢荒、疾病,就必然有大批居民背井離鄉,加入難民的行列。在艾蘭.庫爾迪的照片出現在網絡上之前,已經有數千數萬的難民在歐洲的門外徘徊。有數據表示,今年至今以來,共有30萬難民橫穿地中海進入歐洲,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12萬。阿拉伯世界的亂局,加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及地方反政府武裝的肆虐,中東多國民眾被逼得走投無路,加入了難民的行列。有記者分析了艾蘭.庫爾迪一家的情況,實際上曾經是小康之家,父母都接受過不錯教育,還有一個姑姑遠在加拿大。之所以選擇逃亡,完全因為戰亂。他們所在的小鎮科巴尼,是伊斯蘭國與政府軍交戰的戰場,常有居民被劫持為人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