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曾瑞明:歐洲難民危機衝擊本土優先思維

只停留於廉價的同情是一種虛偽,但不正視問題也是另一種苟且。

曾瑞明:歐洲難民危機衝擊本土優先思維
2015年9月8日,大批難民於希臘萊斯沃斯島登岸。

人人都會贊成「殺人是錯的」、「侵犯人權是不對的」。但,當看到敘利亞小孩難民陳屍沙灘時,我們或會心中不忍卻又會想「唔關我事!」今天看報紙,竟還看到「才子」作家戲謔說1970年代許多「大陸人」由后海灣游泳偷渡來香港,流浮山多浮屍擱淺,他也十分理性、邏輯地沒叫當年冰島政府負責。這種把修辭取代論證的文筆,卻討好了把「本土優先」視為金科玉律的讀者。不少人真的認為狠心才不會做壞事,涼薄才是自救之道。或者,只停留於廉價的同情是一種虛偽,但不正視問題也是另一種苟且。未能擇善而行或許是意志不堅,但鼓勵別人對惡視而不見、business as usual也是一種大惡。

據報,各國都卸責難民危機,將問題變成「德國問題」,原因竟是因為難民都想去德國。德國則促各國共同承擔收容難民的建議,這得到希臘和意大利支持,東歐國家卻反對。匈牙利總理昨更稱難民危機只是「德國的問題」。德國其實也是將道德責任「分工」。她將難民按各州稅收及人口計算分配給16 個州。但是長貧難顧,目前每天有數以萬計的難民從地中海、波羅的海,從空中到地面持續不斷地進入歐洲國家,歐洲國家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於是,人們希望喚起更多的國家負起責任。

這類型的道德思考當然困擾歐洲,但是同樣與香港相關。因為我們都知道香港停留在「膠」、「離地」的「標籤政治」層次,實質的政治和道德討論則並無寸進。歐洲問題看來較「離身」,或可對我們有啟發作用。不過,筆者的觀察是不少港人或者知識分子也以「本土優先」之類的框架來理解此事。本土派或會提出這類的問題:為何有收容責任?為何不解決源頭問題?資源有限之下為何不是本土優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