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關焯照:亞洲金融風暴重演機會有多高?

現時亞洲國家的貨幣貶值潮與1997年至98年時是有些相似,但這個貶值潮會否演變為貨幣危機,然後再惡化至一個全面爆發的金融風暴?

關焯照:亞洲金融風暴重演機會有多高?
關焯照:兩個大經濟體,包括歐元區和日本,為了挽救長期低迷的經濟,也仿效美國分別推出量寬,這無疑令金融市場火上加油。圖為一名女士在日本東京的股票電子顯示屏前走過。

自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聯邦儲備局不但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接近零水平(0%-0.25%),而且更採用量化寬鬆政策(簡稱「量寬」),一個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來刺激美國經濟。經過長達6年的調整期,美國經濟終於出現穩定的復甦苗頭,例如在金融海嘯爆發後,曾一度高見10%的失業率已輾轉回落至今年8月的5.1%。此外,美國的經濟動力也相當不俗,上月27日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公布今年第二季美國經濟增長為3.7%,較其初值2.3%和今年第一季的0.6%高得多,反映美國經濟正保持健康增長。

然而,世界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聯儲局落重藥救經濟卻為環球經濟製造不少嚴重的後遺症,例如量寬為金融市注入大量流動性。而兩個大經濟體,包括歐元區和日本,為了挽救長期低迷的經濟,也仿效美國分別推出量寬,這無疑令金融市場火上加油,原因是當太多資金追逐有限資產時,資產泡沫便會非常容易形成。在大量流動性充斥金融市場的情況下,全球主要股市,包括美國、德國和英國,紛紛創下新高。即使長期呆滯的日本股市也曾一度回升至1996年12月後的水平,反映寬量確實有推高資產價格的能力。

由於幾個主要經濟大國將利率降至極低水平,加上大量熱錢流入亞太區,不少區內國家的資產市場例如房地產市場迅速升溫,最後形成龐大泡沫,現時香港的樓市便是一個經典例子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