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份由親建制組織「新世紀論壇」(召集人和副召集人分別是馬逢國和黃英豪)發表的報告(註一),比較了香港各世代大學生的收入,指他們不論起薪點和加薪速度,都越來越差,受到不少人的重視和媒體的報導。早一陣子,另一智庫「香港集思會」也發表了一份有關青年人處境的報告(註二),有類似的結論。
不只大學生薪水下降
首先一讚新世紀論壇這份報告,做得相當精細。香港的統計數據十分有限,不同世代之間的比較其實相當困難,他們在這限制之下,也梳理了一些現象。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研究是否有學者參與,報告中有些重要問題其實沒有交代。例如最重要的是報告分析的資料來源,究竟是哪一個統計數據系列?我猜想是統計處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而不是人口普查(因為年份不對),但報告其實沒有交代。另外,如果研究使用的是「綜合住戶統計調查」,那麼其實報告中所引用的「大學生起薪點」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起薪點,因為調查問的是被訪者當時的薪水,估計研究者是以某一個出生組別在20歲至24歲時(例如2013年是1989年至1993年出生)的薪水,來作為起薪點的替代。這做法在學界也相當普遍,不過我們一般不會稱之為「起薪點」。不過,瑕不掩瑜,報告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
其實,我在前一陣子,也在報章寫過類似的文章(註三),後來也在《港澳研究》中發表。文章的結論和其他兩份報告其實大同小異,我們也覺得在沒有新數據之前,也不想大做文章,反而希望向內地讀者多介紹一下香港情況。我們集中2001年與2011年兩次人口普查數據的比較,發覺其實不論學歷,15歲至29歲青年人的薪水都在下降,相對全港所有工作人口的收入中位數的比例也是同樣下降。與其說大學畢業生的處境轉差,只有較低學歷的年輕人,情況可能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