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五十年文革記憶,如何檢視後文革時代的政治文化?

文革結束後的這四十年,中國社會劇烈變遷。人們回憶、觀照、反思這段歷史,真切折射出其所處的政治文化現實。

五十年文革記憶,如何檢視後文革時代的政治文化?
1967年5月,北京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坐在一輛開篷吉普車上接受群眾歡呼。

(作者曉郡,歷史學博士,研究文革中的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

1967年5月,北京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坐在一輛開篷吉普車上接受群眾歡呼。
1967年5月,北京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坐在一輛開篷吉普車上接受群眾歡呼。

文化大革命是1949年以來中國最動盪不安的階段,數億人的命運捲入其中,被碾壓、消磨或者完全重塑。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場「革命」。

然而,儘管文革已經結束了四十年,儘管早就被官方否定,如何敘述與反思文革、如何建構文革的個體與集體記憶,這些最基本的問題,直到今天,都很難在公共空間中真正被充分自由、開放、透徹地討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