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密:东大屿填海,是个“隔世还魂”的计划

2018年胡应湘出席“团结香港基金”的会议公开支持万亿东大屿都会计划,在某种意义完成了他自己的野望。
胡应湘于1987年提出的“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

【编者按】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大手笔的填海计划,但香港NGO“香港前途研究计划”通过档案查阅、解读,发现早在1980年代就有发展商向港府提出在东大屿一带填海开发的计划,但这项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没有推进。

鉴往知来,当时的计划和今日政府的构想有什么不同?东大屿填海计划今时今日为什么“咸鱼翻生”?档案的解读,具有高度的参照价值。

下文原刊于“香港前途研究计划”成员陈剑青Facebook专页,题为《密室逼宫:解密隔世还魂的东大屿填海》端传媒获授权转载。

“香港前途研究计划”研究团队正在英国国家档案馆 (The National Archives)中,查阅几份近月解封档案,内容揭示了80年代中后期东大屿一带首个发展商主导的大规模填海构思及当中角力。或许公众曾在当年报章听过相关填海计划,却未必了解个中发展商与官方的微妙互动、填海计划中的细节规划考虑,与及为何最后无疾而终。这对理解现今东大屿都会的规划决策与“咸鱼翻生”有重大参考价值。

根据档案纪录,合和(实业有限公司)主席胡应湘于1986年开始较明确提出,希望在现时东大屿中部水域进行大规模填海,作为未来香港新国际机场及大型货柜码头的选址。这个被形容为“不容错过的世纪最大工程”、或又名“胡应湘之野望” (Gordon Wu's Grandiose Idea),与其后1987年行政局文件中另外两个机场发展选项 (包括直接发展深圳机场及加强启德机场) 鼎足而立。虽然计划最终告催,但在当年曾引起政商界炽热讨论。

不像“明日大屿”是由政府全资兴建,当年胡应湘四出推销,是以一种私人全资兴建填海工程的方式:即发展商直接填海造地、兴建机场、码头,那港英政府不需要将今天一开始就要投入万亿公帑开支,而最后再由政府以协议价钱购入。这建议得到当年港英政府、英国政商界甚至获得英国商务部的垂青,牵涉商业利益不在话下,最吸引之处是政府一开始是没有预付公共开支 (upfront public funding),可算是一场没有入场费的世纪赌博。在档案纪录中,可见到英方与他洽谈初步概念时,胡应湘反映并不介意大填海计划可由英国工程公司获得主要工程合约,形容胡的计划对未来工程利益分配展示高度的灵活性(flexibility)。

解密档案的书信之中,我们可反复看到当年发展商是如何以三寸不烂之舌,穿梭中英港政商各界进行游说。当年胡应湘除了跟长江李嘉诚鲜有合作,提出了一个分别付出20%比80%的工程融资方案,胡应湘还到访英美不断与政商界人士会面,也不断向英方声称此填海计划已得到中国领导人 (包括赵紫阳、谷牧、许家囤等) 原则上支持,更会公开打小报告猜测港英官员对他的计划态度保守的意图。

在香港的土地规划背后,可能发展商从来背后都是在玩著这套类似“庞氏骗局”的权力游戏:向决策者说一些决策者支持换取更多支持,到最后可能他们连计划细节也不清楚。

发展商的游说如此落力(lobbying hard),连英国政府也害怕他如此积极向官方洽商与推销,会制造出公众以为英国政府希望逼使港英政府加速推行的错误印象,影响了香港当年[相对]的规划自主,甚或有反效果 (counter-productive)。这是英国政府一直想避免的误会,却或许正是发展商想制造出来的情景,更有利夹著港英政府加速上马。

2018年10月10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期中重点提及“明日大屿”东大屿发展方案。
2018年10月10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期中重点提及“明日大屿”东大屿发展方案。

对比起30年前,就算整个大型填海工程项目不用政府出资,规划及财金官僚都会带有一种必要的审慎,与今日林郑对东大屿随口说“四、五千亿走唔甩”的轻率态度不可同日而喻。档案中显示出,在英国商务部及港督都对计划感乐观时,时任香港财政司翟克诚 (Pier Jacobs) 却提出技术质疑,包括:计划过大 (too big for a single project)、资源过耗 (too demanding for resource)、不配合政府本身原有发展方向、占用珍贵海域资源等 (胡则声称东大屿一带浅海及并无用途)、指胡低估了现实工程时间4.5年等,故此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更多解释,才能达至支持与否的结论。

当年钟逸杰 (Akers-Jones),甚或有其他政府官员都提出意见,会认为政府不应开了绿灯,然后才发觉令纳税人“上了贼船”(We would certainly not be thanked for giving the green light and then finding ourselves holding the baby at a cost to taxpayers of billions of dollars.)。最后港英责成一个专责小组进行深入研究,与当今特区政府先有结论,再研究“可行性”的决策模式有莫大出入。(不过...林郑不是那个官僚系统训练出来的吗?)

当年胡应湘更曾向港督提议一个相当粗暴的建议:“捉哂班政府规划师入密室,直到他们达至结论才放人,然后由港督立即主理开始计划。”(All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planners should be locked in a room until they were agreed on what should happen) 。当年港督卫奕信则霸气回应,“可能港英可以专制,但绝对不能这样做!”(autocratic as Hong Kong might be, this was not possible!) ,更进一步指出政府是要详情审慎处理各种方案的。而今天沦为“妹仔”的林郑月娥,她又有没有政治本钱,敢不敢像卫奕信般向既得利益者说不? 今天已被权贵把持的特区政府,30年前一场没有发生“密室逼宫”是否已正式上演? 这个世纪迷团可能要待30年后的解密档案(如有),才能正式解开当中如何交易。

到了2018年,常将“时不予我”挂在口边的胡应湘,出席团结香港基金的会议公开支持万亿东大屿都会计划,在某种意义完成了他自己的野望。虽然今天的计划内容已经沧海桑田:财政取态愈益轻率、融资变了市民付账、发展承诺不再一样、规模比之前更大更贵,亦惹来全城震怒,但这个由董建华及既得利益集团牵头,成功游说施政报告抄袭及跟从建议,可能与30年前在明在暗四出游说的策略并无分别,只是今日市民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大白象工程超支骗局、填海解决问题的神话破灭,想法再没那么容易被艺人及政治公关操弄,愈来愈懂看穿整个东大屿填海利益结构的真象,让大型填海计划再不是理所当然的提款机。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环保同资本家班人一日阻住晒开发。开发郊野公园,收回丁权有人闹,无中生有填海有人闹,咩鸠都唔做又有人闹。呢D人就系阻住晒个社会发展。所谓精英分子,自己住紧大楼收紧几万人工,学晒西方阿套乜都叼政府就系民主自由,难为底层民众。

  2. 許家囤 > 許家屯

  3. 胡應湘的填海建議在當時完全不是甚麼機密。他的建議是當時新機場選址辯論的一部分。胡認為在那裡建的機場較接近市區,接駁市區的交通基建會較便宜。陳劍青的文章沒有告訴你,港英政府當時沒有接納胡的建議,主要是因為政府當時已屬意在更為偏遠的赤鱲角建新機場,而且已經研究策劃多年;胡的建議對港英的官僚來説,是半途殺出的程咬金,打亂了政府的計劃,要重新研究新機場的選址,更是費時失事。現在回頭再看,哪個機場選址更有成本效益,也是莫衷一是。

  4. 驟眼看,呢篇翻案調查文章好像說明當年港英政府官員如何英明神武禁止了所謂脅逼納稅人上「賊船」事件,取消了大型填海基建計劃,但是,打到了龐大「陰謀」後,港英政府快就起用了國際級(英國為主?)的顧問公司籌劃了一個不相上下或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玫瑰園計劃」,當中赤立角機場填海面積之巨大令所有人都記憶猶新。點解今時今日的香港,會對如此對填海造地那麼負面的抗拒聲音?難道我們都精神分裂了⋯⋯一方面話住得貴住得細,一方面話郊野公園半分不讓,一方面話不遷不拆,一方面話不要花納稅人錢買商人屯起來的田地,一方面又話粽地上有作業行業運作生存的需要,一方面又話公屋不要再在我家後院建造⋯⋯ 但願所有人都能離地生活吧!

  5. 港府已經失去公信力,所以這個計畫才會激起這樣大的波瀾,人民已經不相信港府是為了人民福祉了。

  6. 實唔係覺得東大嶼填海唔好,而係唔信任呢個政府,如果真係搞出成績,呢個計劃都係幾有前景。經歷大白象工程嚴重超支,沙中線造假,官員腐敗一系列事件,市民有乜理由去相信一個預計造價10000億嘅耗時30年嘅大project?相信嘅人只可以話,淨係孤注一擲。既然你政府已經決定上馬個項目,就真係希望可以真真正正比啲信心比香港人,唔好亂搞到時又曝光造假、豆腐渣、貪污就好,如果唔係,唔好怪市民起身反你。

  7. 原來還有這種背景😮

  8. 林鄭說這種話,背後應該有中央支持,美債收益率再次超過3%,德意的收益率差值加大,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可能會到了,要是到來了,印鈔機就會再次開動,不知道有多少會流入這個項目,如果這個項目能把土地的蛋糕做大,讓更多人脫離鴿子籠,這錢就花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