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杯(月光杯)在台湾上市,引起不少争议。部分的人担心月亮杯置入阴道中,可能造成处女膜损伤或是细菌感染。另一方则认为,对置入性生理用品会损伤处女膜的迷思是无稽之谈,毋须在意是否伤害处女膜,而这样的迷思本身是对女性身体的控制。
各方到底在吵什么?这些争论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使用或不使用月亮杯,只是女性个人的选择吗?这就要从月亮杯是什么开始说起了。
月亮杯是什么?
月亮杯,1937年在美国被发明,至今已在全世界有104个不同的品牌。其功用是在女性经期的时候,置入阴道盛装经血,又称为月经量杯。因为中华民国医疗相关法规认定月亮杯是“侵入式器材”,将其定为“第二级医疗器材”,在市场上贩售受到严格规范。台湾自制的品牌月酿杯经过20个月的申请,终于通过卫福部核准上市,让台湾女性有新的经期用品选择。
女性经期用品种类众多,同时还有卫生棉、卫生棉条等选择。不过,台湾女生对于侵入式卫生用品的接受度较低,目前大约只占整体使用者的 2% 左右,自行至海外购买月亮杯使用的人口更是少之又少。
台湾女生不只是对侵入式经期用品接受度很低,侵入式的医疗检查,也时有争议。近来有一则新闻,一位女大学生因为月经不准时,去看妇产科。医生安排她做阴道超音波检查,却未询问她是否有性经验,当她发现检查需用探头设备深入受检者阴道后,气的痛骂:“第一次差点给了机器”。从这个争议到对侵入式卫生用品的低接受度,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台湾女性这么害怕有东西放进阴道里?
从月亮杯相关新闻的网友评论中,可以窥知一二。
在关于阴道进入物的公共讨论中,特别是月亮杯或棉条,常常看到某些人对使用者进行性羞辱。以下举几个例子:

女性器官的诠释权
有人会说“放进去一定很爽”,这种发言“性化”了任何进入阴道的物品,把所有阴道进入物,都看成为了性欲望及其衍生的愉悦而生。相关的评论跟评论背后的想像,都遗忘了对女人而言,阴道还具有日常生活的功能。性化进入阴道的物品,不只是把阴道看成和性行为有“必然连结”的器官,而且“只有”此一用途。这样的批评是反对性、反对所有的性化吗?并不是。而是未经同意的性化和成为他人的性客体,总是发生在女人身上,而且常常也只发生在女人身上。所以这样的发言不只是关于性的,也是关乎性别的。
纵使,阴道毫无疑问的可以是性器官,但如何使用和感受,应该都属于拥有者的私领域。上述的羞辱评论忽视了女人对自己器官的拥有权和诠释权。意淫和性愉悦没有错,阴道用来当成性器官也没有错;有问题的是,有些人并未尊重当事者意愿,公开评论别人的身体与性,把性愉悦当成一种羞辱的手段。
这些对身体的评论,还触及了阴道形状或是尺寸。比如说“会撑大吧”、“变成月亮杯的形状,回不去了”等语。这些语言背后除了是身体羞辱之外,还有对人体的无知。阴道的其中一个功能是作为产道,其实弹性非常大,既可以大到让婴儿的头部通过,亦可以缩小到能够夹住棉条的尺寸。
会有这样“撑大了就回不去”的观念,很大程度来自于中华民国教育体制下,性教育只有“不要做”或是“守贞”的观念,缺乏避孕和对身体的正确了解。
校园推行性教育,目的不是教导和鼓励学生“去做”,而是告诉学生如果你做了,会发生什么事,而你要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护自己,也避免伤害他人。今天社会上还处处发现对阴道的无知言论,就知道我们的性教育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个人选择背后的社会舆论
另一种说法是,在提到“月亮杯可能造成处女膜损伤”的时候,有些人会说“放心啦,会用月亮杯的没有处女膜问题”,或是“问题是这年头哪来的处女啊”,更甚者,会说“以后不是处女有借口了,除了脚踏车之外,可以推给月亮杯”。这些说法,和第一种说法相同,也是在公开场合未经他人同意的,恣意评论别人的身体与性。更重要的是,这些言论对使用者施加了社会舆论压力,贴上“不是处女”的标签。
台湾使用棉条和月亮杯的人口不多,当然可以说是台湾女人选择不使用这些侵入式产品,然而,人们的选择真的只是选择吗?每一个个人选择,背后其实有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包括舆论──在影响着。
一个女人在意自己的处女膜是否完整,不是没有来由的担忧。会不会因为处女膜的不完整,遭受各式各样的性羞辱;或是在主流价值观中被指认为坏女人、荡妇,才是让女人在意的远因。社会舆论和偏见迷思,正是台湾女人十分抗拒侵入式医疗或是侵入式经期用品的深层原因。
进一步追问,不是处女,或者是一个不遵守所谓道德价值观的荡妇,又会怎样?为什么当一个女人不是处女,会需要用月亮杯作为借口?
为什么,这些话隐约透露出“处女是一个较佳身份”的意思?
处女情结与阳刚焦虑
这种对处女的褒扬,背后其实是“男人的阳刚焦虑”和“对女人身体的宰制”。处女,就是未曾有性行为的女人,其特色在于对性行为没有太多了解,包括对男人的阴茎。
与性有关的男性阳刚焦虑,在社会上有两个方向,一是性愉悦、二是尺寸,这两种焦虑都可以透过“处女对性行为的不了解”来缓解。
不了解之下,就无从比较和知道阴茎的大小;不了解之下,也无法知道性技巧好不好;不了解之下,更难以知道何谓高潮,甚至一场愉快的性行为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此一来,男人对于“表现不好”的焦虑便会降低。不过,性技巧好不好是两面刃,一面期待女人不了解性技巧、当个不了解性事的纯情处女;另外一面,社会期待男人要表现良好,性技巧是男人的事,够好才是个真正的男人。因此,才有了男性对于性技巧的阳刚焦虑。
“放进去一定很爽”,其实亦是一种关乎性愉悦的阳刚焦虑。如果阴茎以外的东西也可以满足异性恋女人、让她们了解何谓性愉悦,那异性恋男人的阴茎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了更多比较的对象。
至于阴茎尺寸的阳刚焦虑,更是和“处女情结”与“阴道形状宽窄”有直接关系。一个阴道如果太松,在具有阴茎尺寸阳刚焦虑的男人眼中,有两种可能:不是阴茎太小,就是这个女人性对象太多。这正是关乎阴道的迷思之一:性对象多,阴道就会松弛。会有这样的迷思除了是性教育不足、不了解阴道的弹性之外,更因为如果不这样解释,就得直接面对阴茎太小带来的阳刚挫败。阴茎尺寸作为一个“成为男人”的重要象征,很多男人是不可能直接承认自己阴茎太小的。
因此,处女对眼前阴茎大小的“无知”,就显得格外重要。必须一提的是,男人在摆脱了当代社会制造的阳刚焦虑之后,就会发现阴茎尺寸并非越大越好;事实上,关于尺寸的焦虑,也是一种身体羞辱。而对阴道松紧的品头论足,是为了转嫁这个焦虑而产生对女人的身体羞辱。
从这些舆论反映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可见,我们的社会营造出一种──女人不应该随便把东西放进阴道,要尽可能维持处女膜完整或是阴道紧实──的主流价值。如果有女人对于把东西放进阴道毫无障碍,而且欣然接受,周围的人可能就会猜测她性经验的多寡,质疑她的贞洁,令女人难以真正自由选择。(注一)
卫生问题?伤害处女膜?
也许有人会说,对侵入式物品的不友善,是因为卫生和安全疑虑,和上述的处女情结或是阳刚焦虑完全无关。事实上,非侵入式的卫生棉和内裤,只要使用和卫生习惯不好,同样都会产生卫生问题。这么多反对侵入式经期用品的舆论,经一一拆解之后,都可以看出与卫生无关的因素。事实上,最容易产生感染的原因之一,其实是异性恋性交前后的不良习惯:阴茎和包皮未能清洗干净、做爱前没有洗手、做爱之后没有完整清洁,都是造成感染的原因。然而,我们极少看到整个社会用同等的力道,在对阴道进入物之一的阴茎,产生这么大的排拒和焦虑。
既然处女情结是受到社会文化影响,那么女人全都不应该在意自己的处女膜,要欣然接受棉条和月亮杯吗?当然不是。反对处女情结不表示必须往另外一个价值方向前进。而是希望能够将主流价值观的边界放松、打破迷思,让更多不同的经期用品选择都只是一种选择。阴道松紧或是性经验多寡,不是评断一个女人价值的方式,用不用月亮杯和棉条,自然也不是。

最后回答原始的发问:月亮杯会不会伤处女膜?
总的来说,处女膜并不是膜,基本上是阴道里面一团肉形成的皱褶,本来就有孔洞,好让经血流出。同时因为不是一个封闭组织,更像是沿着阴道外围生长的组织,每个人的形状并不相同。有另一个不涉及性经验价值判断的称呼,叫阴道前膜。破损出血的可能性有很多种,包括拉筋或是骑脚踏车。
所以不管正不正确使用月亮杯跟棉条、劈腿还是拉筋或骑脚踏车,都“有可能”会摩擦或拉扯到阴道前膜,导致出血和破损。但是,不应该拿阴道前膜当作女性贞节的象征,也不应该将之作为判断女性是否第一次的标准,更不应该以此恐吓月亮杯的使用者。
(周芷萱,台大国发所硕士,性别运动参与者,曾获自由台湾党不分区立委提名)
注一:这些舆论和价值判断是“非常异性恋”的,男同志不会在乎女人阴道的松紧或是对象的多寡,女同志的性愉悦,往往也跟阴道的松紧没有太大的关系,类似的身体羞辱在女同志社群中,也相对少见。
说个题外话,Indiegogo上有个项目是智能月亮杯,满杯後发通知到手机,或者震动提醒(可关掉)
觉得“被机器弄破处女膜就算是第一次给了器械”就已经很不正常了好吗?认为这种想法自然的,也别去考虑什么“夫妻都是第一次很美好”了,有几个男人的第一次不是献给左右手的?
女人损伤处女膜,无论动机还是结果是否牵扯到获得性快感,都是失去了“第一次”。
男人没有掉块肉,所以无论动机还是结果是否牵扯到获得性快感,“第一次”都完好无损。
嗯,觉得牵扯到女权醉人的大概是真的醉得不清。
p.s. 我会让马上初次出国游去南非的基友替非洲人民传达你的问候的。
沙文主義的處女情意結 作怪
@皓冬 是教育兩性對於性別平等的觀念吧。因為性占性別歧視中很大一部分,例如文章提到的「放進去很爽」、「問題是這年頭哪來的處女啊」、「變成月亮杯的形狀,回不去了」等,都是有關性方面知識不正確的霸凌,而且以上言論都是母豬教的直男癌們發言的,月亮杯照理講只是正常的衛生用品而已,為何在他們嘴裡就變得像性玩具一樣?那麼也可以換言之,說那些話的人小時候塞肛門栓劑一定也「放進去很爽」?「被爆菊後面不是處男了」?「變成肛門栓劑或醫生的手的形狀了」?這些都不對吧!所以才要教育啊。
有物體進入陰道,或是陰道前膜那塊肉掉了,跟有沒有性經驗完全是兩回事啊。
沒有處女膜的人第一次跟人發生性經驗,那也是第一次,跟文章說的一樣,用膜的存留來判斷是不是第一次,本身就是對性跟人體的無知。
「守身如玉」也是一個很奇妙的褒義詞,如果女人的身體跟欲望是屬於女人自己的,那女人的身是為誰而守?為何而守?
总而言之就是这个月亮杯在台湾上市做的广告嘛,软文而已
@748yksuh 重要的是教育男生对于迷片的偏差观念 是认真的吗 为什么这会是女权运动的一部分
樓下曲解了吧⋯月經杯用著完全不痛喔。我覺得作者的憂慮完全有必要,很多女性不願意用月經杯的根本原因是怕被別人judge,當然客觀因素是目前國內公共廁所的條件達不到使用月經杯,你想想滿手是血⋯而歐美國家的廁所隔間內是自帶洗手池的,衛生條件也蠻好。
。。。不想處女膜弄破只是怕痛而已。。作者想太多了。。。然後至於有段舉例女大學生第一次不想給機器什麼的 這不是很正常嗎 像你如果第一次出國玩你會想去非洲嗎。。當然是要去歐洲美國之類風景好又貴的地方啊。。。所以第一次想留下美好回憶是人之常情~扯到女權我也是醉了。。現代不是處女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也不能批評那些守身如玉的人。。夫妻兩個人都是第一次我覺得很美好啊…好了總之性只佔女權運動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教育男生對於謎片的偏差觀念然後修法性侵犯提高刑期。。
歐美人用月亮杯的人很多。
簡單結論
月亮杯有可能會傷害處女膜
結案
「那麼女人全都不應該在意自己的處女膜,要欣然接受棉條和月亮杯嗎」,前者YES,後者NO.
女性選擇什麼種類的月經用品應該是基於她自己的體驗。
而前半句,其實作者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到最後能問出來這句話就很搞笑,女性主體性到最後還是和處女膜扯上關係?且容我問一句,除了擁護處女迷思,作者覺得女性主體性的哪一部分還能跟處女膜扯上?即便對那些想要守貞的個案,有無性經驗就真的只靠處女膜?(作者不是很堅定地否認了這一點嘛。)
見解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