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创业失败、赌瘾未解——港人冇钱使,破产是出路?

“香港市民的困难是暂时的,香港的未来是可期的。”一名拒绝受访的破产人说。

因赌博欠债两次破产的阿公。摄:邓家烜/端传媒
因赌博欠债两次破产的阿公。摄:邓家烜/端传媒

编按:疫后至2025年,经济下行仍然是香港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端传媒推出“香港冇钱使”经济报导系列,打开上至政府、下至市民的荷包,埋单计数,看看大家还剩多少钱,又计划如何勒紧裤头?更重要的是,结构性财赤揭示了哪些深层次政经问题?此特写报导为第四篇,在香港经济未见起色的大图画里,细探破产人的生活和心态。此前图解财赤的数据报导、记录观音借库的影像图辑、针对港府削减长者及残疾人士两元乘车优惠的解释性报导已经刊出,敬请留意后续相关报导。

一个傍晚,40岁的 Emily 穿白色卫衣和卡其色长裤,挽著厚重的手袋来到餐厅赴约。坐下来后,她点了三文鱼亲子丼和芒果蒟蒻饮料。“没有说(外出吃饭)不行的,”她压低声线跟记者解释香港法例对破产人士的限制,“坐的士也可以,只不过你不能很张扬说。你不说我不说,没有人知道的。”

破产是法律程序,是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别无选择下的出路。”Emily 说。在香港,债务人或债权人提交破产呈请后,法庭会审视并颁布破产令。破产人的所有财产归属受托人管理——即破产管理署署长或私营机构从业员,破产人没权选择;资产亦会被变卖,摊分还给债权人,扣除生活开支后,收入的余额须用来还债。首次破产期为四年,破产人须每年呈交收支报告。

在经济下行的大图画里,政府财赤,也有小市民入不敷支。近年,持续爬升的破产率成为香港社会关注点。2024年的个人破产呈请创9年新高,达9190宗,另外录得740宗强制清盘呈请,是自2009年以来的高峰。有经济学者认为这是香港经济转型中的阵痛,不过政府认为升幅未能反映经济实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