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人手不够,你要怎麽SOP?” ——台湾餐饮缺工大潮下的食安危机

“如果厨房工作是一场大队接力,那现在是一个人就要负责跑三、四棒的工作量。”

“人手不够,你要怎麽SOP?” ——台湾餐饮缺工大潮下的食安危机
2024年4月24日,台北,远百信义A13的美食街。摄:陈焯辉/端传媒

【编者按】2024年3月下旬,位于台北百货美食街的宝林茶室发生餐厅食物集体中毒事件,总计造成6人死亡,34人送医救治。 这起震惊台湾的食安事件,起因于餐点中出现罕见毒素“邦克列酸”。 然而,目前为止,对于邦克列酸如何被顾客吃下肚,依旧是一团迷雾。

就在宝林茶室案爆发后,接连多家餐饮业者也陆续遭通报食安问题,包含多家大型连锁的知名餐厅。 据台湾卫生福利部门统计,今年台湾第一季的食物中毒案量达446件,直逼以往全年度案量,种种迹象则将矛头指向餐饮缺工大潮。

实际上,台湾餐饮业无论规模等级,皆出现程度不一的缺工困境,不仅令台湾的外食变贵、外食变难,更让外食变危险。 而这一切又是怎么开始的?

希元在20岁那一年踏进厨房,至今已有14年餐饮工作资历。 今年,她却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她说,此刻身在餐饮业内的感受是:“整个产业正在一起业力引爆。”

她曾做过厨房最基层的洗碗、切菜工,后来以积蓄大胆创业,在百货美食街经营连锁餐厅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但采访这天,已经是“老板身份”的她却穿上与当年同样油腻腻的围裙,在美食街餐厅内场炒菜盛饭——原因是找不到人上班。

餐饮业在台湾,曾被视为创业门槛最低的行业之一,原因是开一间小吃店、饮料店,不必考取厨师执照,只要营业登记就能开业大吉。 在少子化发威以前,领着最低时薪的学生零工族也能轻松撑起餐饮业所需的巨大劳动力。 不少手头有些余裕的人都思考过,无论创业或是加盟,要不要干脆开个餐馆、咖啡馆,自己当老板告别社畜人生?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