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作者手记:探索文革的时间旅行

即使在后文革时代,在这片大地上出生的每一个人,仍然和文革血脉相连。

作者手记:探索文革的时间旅行
1963年10月1日哈尔滨,国庆阅兵期游行人士高举写着「中国人民共和国万岁」大字的木板,其后是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史达林的头像。旁边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編者按】在完成文革50周年专题的过程中,编辑查阅大量史料。在其中她感到那套话语系统和思维模式,今天仍然无形地影响着每个人。

1963年10月1日哈尔滨,国庆阅兵期游行人士高举写着「中国人民共和国万岁」大字的木板,其后是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史达林的头像。旁边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1963年10月1日哈尔滨,国庆阅兵期游行人士高举写着「中国人民共和国万岁」大字的木板,其后是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史达林的头像。旁边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读文革旧报,仿佛经历一场时间旅行。时间的指针拨到1966年5月16日,继而,十年在指尖迅速流逝。

荒诞离奇,超过刘慈欣;剧情反转,远胜东野圭吾。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