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伴侣替代框架未定案,香港性/别小众:婚姻和伴侣法 why not both?香港

同性伴侣替代框架未定案,香港性/别小众:婚姻和伴侣法 why not both?

香港同志组织提倡“伴侣法”,为何社会需要婚姻以外的选择?

爱欲录:我原来是被人轻视的Hi Hello Gay?

先打招呼,先关心对方,非一对一的关系里也有高低和输赢之分吗?

《从今以后》影评: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主流社会对女性同志的刁难

《从今以后》之前的香港女同志电影表现令人一言难尽,身为香港女同都不想被它们代表。

他是性爱影片创作者:穿上制服不是为了扮演谁,而是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豪曾是瑜珈老师,现在是性爱影片创作者,他爱文学,艺术,菲林照片,并在网志内不断书写自己的家庭关系。

后疫情时代的酷儿影像:贴上了标签,还是撕下标签?

社运、疫情、萧条之后的香港,会呈现出怎样的性小众题材影像?

专访同志平权案主李亦豪:丧夫后,我要捍卫“我们是家人”的事实

他每天带着102页的法庭判词到处走,那对他和过世的丈夫来说是一个拥抱与肯定。

台湾同志大游行中,仍未能结婚的“中台”同志与跨性别身影|Whatsnew

“现在,就是我最喜欢的状态,这是最棒的我。”

收到兵役通知那一刻,我决定跟家人说“我想当女生”|端传媒X一手故事

这是一个融合许多声音素材的故事,在这里听到小宇成为一名跨性别女性的故事。

爱欲录:同志的第一次亲密关系,“性”与“爱”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我们游离在恋爱关系之外,是因为抗拒一对一的亲密关系,还是因为我们“不会爱”?

The 1975 男男拥吻“吻出问题”—— 大马的政治、宗教、LGBTQ+与表演产业

保守的宗教社群与性\别及同运人士都发声谴责The 1975的做法。为何同运人士反对声援LGBTQ+的行为?

“中国民间社会还没死”,他们把“铁链女”等性别议题带进联合国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s,但我们也在watching Big Brother。”

《海鸥来过的房间》孔庆辉专访:澳门电影,如何打破写意生活的刻板印象

澳门人的焦虑,幸福舒适的生活,翻开却是空洞重复的日常。

异性妻子与同性爱人,武汉老年同志的双面人生

小贾不会把老人喜欢同性与对妻子没有爱情联系起来,因为在她的周遭,“他们(异性恋男性)对妻子的态度和这些爷爷也没啥区别。”

他们当上男性性工作者,看到人情冷暖,也看到心中那块最向往的自由

在香港,这些“哥哥仔”隐藏于都市中,为客人实现那些难以启齿的性渴望。

爱欲录:我们不是未遇到爱情,而是不需要——香港无性恋者对爱的想像

“如果我跟伴侣说我的情况,像结婚后一下子跳到老夫老妻无性生活的阶段,有几多个受得了?”

纪录片《安全距离》导演池清丽:对同志运动有些灰心?改变也许下一刻就发生!

疫情期间,池清丽拿起相机,开始记录31位在英亚裔酷儿的故事,试图探索关于性别、移民、身份认同、亲密关系等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