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传媒 10 岁了!一路走来,我们始终相信,有些故事必须被说出,真相需要被守护。这十年的坚持,来自读者的信任与支持。未来的每一步,我们仍需要你同行。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一起订阅守护独立报导,让真相持续被看见。
过去两星期,香港立法会正蕴酿一阵宣布退选潮。9月29日,74岁的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宣布,经过与家人商量及考虑年龄因素后,决定不会参选下一届立法会选举。几乎同一时间,70岁的选委界议员马逢国亦宣布不会竞逐连任,笑言“立法会无理由变咗老人院”。
消息一出,外界纷纷猜测年底的立法会选举将以70岁为退休界线,这亦符合大陆官场“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规定,有媒体更估计有三分之一议员将无法续任。

在接下来的数日,包括自由党张宇人、经民联林健锋、G19及保险界陈健波等资深议员相继宣布因年龄问题不再竞选。至于被认为较敢言的狄志远和张欣宇亦宣布弃选。截至截稿前,已有15名现任议员宣布不竞逐连任。
在此刻,退选浪潮正全面席卷议会,目前未见停息迹象。
《信报》政情专栏“香港脉搏”指出,是次洗牌对象可分为四大类别:1) 年事已高,且所属界别有足够条件进行新老交替;2) 四年议会生涯表现平平,甚至曾出现丑闻和甩辘事件;3) 过分敢言,不利行政立法良性互动;以及 4) 各大政党在选委界别的议席。

若以“七十大限”为弃选指标,目前立法会89名议员中有12名议员均在“大限”之上。不过,不少已过七十的议员仍未表态,包括叶刘淑仪、黎栋国、田北辰和谢伟铨等。
有建制派班长之称的廖长江被问到弃选是否与年龄原因有关、以及是否收到中央指示,他声称“绝对无压力”,弃选是个人意愿。
今年是香港在“完善”选举制度后第二次立法会选举,提名期将在10月24日开始。届时将产生选举委员会界别40席,功能界别30席和地方选区20席。
特首李家超回应传媒时表示,不参选是个人选择,会尊重他们的决定。

换血风声
事实上,在立会“大换血”之前,社会已对年底的立法会选举多有猜测,甚至预测议席将有大变动。
早在3月,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来港会见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时曾表示,议员不只要爱国爱港,还要“由有能力的人担当”,言论一度惹来外界揣测。
当时《香港01》引述不具名港区政协委员意见,指北京改选制后属“摸著石头过河”,惟北京希望香港立法会维持高质素,故一切都看在眼内。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接受访问时亦解读,夏宝龙期望有更多“真材实料”的人处理香港发展。

而随著选举气氛迫近,相隔一海的澳门政治环境,亦为香港选举带来不少想像空间。
7月15日,澳门国安委认定12人“不拥护《基本法》,不效忠澳门特区”,禁止参选立法会选举,包括现任议员林宇滔。是次 DQ 被认为是香港立会选举的风向标,意味中间派未必能顺利入闸。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年澳门立法会选举中,所有年过七十的议员都不约而同地没有参加选举,目前澳门立法会中,年纪最大的是68岁的票王高天赐。
央媒《紫荆》评论,澳门资深议员主动放弃参选,是“重塑立法会的政治生态,形成支持特区政府改革创新的有利环境”,然后延伸指出,香港北部都会区近年推进速度不如人意,立法会的新老交替能够“为立法会注入积极进取动力的契机,推动香港打开发展新天地”。
到了8月底,在新立会格局下被视为“敢于投反对票”的江玉欢于社交媒体发表年度工作报告,写道“换一种方式留在这片土地上”,令外界揣测她是否暗示自己将不会竞逐连任。此时,立法会将有大改动的消息已甚嚣尘上。
而在弃选潮期间,消息满天飞,大批记者聚集立法会内,江玉欢向记者派西饼时表示连任消息将在最后一次大会才向市民交代。被问到这是否“散水饼”,江玉欢则著记者不要太悲观。

政党版图变动
在“七十大限”传得沸沸扬扬之际,75岁的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创党主席叶刘淑仪的去向成为社会焦点。
叶刘淑仪曾于2003年以保安局局长身份推行“23条”,后因受到市民反对而搁置立法和下台。她曾两度竞选特首失败,近年因其活跃于社交媒体和支持同性议题甚受市民关注。
在多名议员相继表态弃选之际,有媒体于10月13日到立法会追问叶刘淑仪意向,不料叶刘淑仪却神色凝重,斥记者“唔好阻住我开会,行开”、“请各位唔好骚扰我”。此言一出,社会更加议论纷纷。

以上讨论甚至引起社会对新民党存续的讨论。《明报》引述消息,在新民党现任6名议员中,叶刘淑仪和黎栋国因“七十大限”退下火线、容海恩和李梓敬亦要出局,党内议员剩下陈家珮和何敬康,面临重大危机。不过一日后,《香港01》报导李梓敬最终“起死回生”,获得祝福。
前民主党成员李永达分析,新民党的政治定位为具专业背景、理性的中间选民,这在以往的香港有助中央吸纳传统政党以外的政商力量。但当历史任务完毕后,新民党失去其利用价值,便会被丢弃。

至于建制最大党民建联,《香港01》报导现任19名议员中,预计有5人未能连任,其中包括已弃选的黄英豪,还有郭玲丽、李世荣、刘国勋和梁熙。
另一大党工联会预计损失较少,《明报》引述陈颖欣和梁子颖将需弃选,但因大党人才库较充裕,议政人才仍有人在。
此外,经民联有9名现任议员,不过在“七十大限”的影响下,梁君彦、卢伟国、林健锋和龙汉标已宣布弃选。有媒体猜测,南区区议员赵式浩、大埔南区议员罗晓枫,以及深水埗区议员庞朝辉或接棒。
自由党现任4名议员中,张宇人和易志明已先后弃选,余下邵家辉和李镇强。据报东区区议员阮建中和南区区议员梁进或可能接棒。
《信报》引述政界人士口风,指议会新老交替本属常态,但由于前两届选举恰逢占中和反修例运动,建制派需要有力战将与泛民抗衡,因而留下大批老将在议会。该名人士更表示,资深议员若“荣休”理应自行选择时机宣布,如今为了“保持队形”而要逐一示众弃选,教人“情何以堪”。

国家队上场?
面对弃选潮,政界严阵以待,笼罩沉重气氛,社会则关注未来上场人选。四年前,夏宝龙于立法会选举时表示,“爱国者治港”是要“五光十色”,而不是要“清一色”。四年过后,立会却遭大洗牌,未来治港人选将如何变动?
在网络上,网民纷纷揣测是次大洗牌背后的政治讯息。不少网民揶揄现任议员犹如“弃子”,认为事件背后北京干预甚大,协调痕迹过份明显。亦有网民表示,弃选名单中大部分议员存在感甚低,若不是弃选潮,也不会听过这些名字。
更多人猜测,未来具大陆背景人士或将全面进入议会,掌握香港脉搏。
事实上,具大陆背景人士进入政界已不是新鲜事,甚至正成为趋势。现任创科局局长孙东在北京出生,是首位“港漂”的香港主要官员。他在2022年以选委界议员之姿晋身立法会时已被视作“国家队”,不久后更被李家超招揽为创科局局长。
而在现任议员当中,有近一成具中资背景,当中包括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招商局港口董事会副主席严刚、香港中旅社董事长姚柏良、华润集团粤港澳大湾区首席战略官李浩然和全国港澳研究会洪雯等。商汤科技顾问尚海龙更以“港漂”代表自居,长期关注高才议题。
《信报》引述消息,未来接棒的新力军或将是全国人大、政协的青年代表,同时透露选委界的政党人士将会减少,以避免投票时受政党影响。《星岛日报》则报导,未来议会中,政党的角色将会淡化,慢慢过渡至以“香港整体利益和大局观出发”。同时指中资机构将积极派员出战,包括中石化(香港)和招商局等。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认为,中央希望立法会年轻化的意向很清晰,这亦符合中国推动领导人走向年轻化的趋势。他更估计这将成宪政惯例,日后行政长官和行会成员亦可能参照同样的年龄要求。
行政会议成员、民思政策研究所召集人汤家骅则表示,退位让贤当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能换来一个真正人才。
议会内一片低气压,原订于本月17日举行的议员与特首午宴亦告取消,有议员表示希望可“聚焦处理选举事宜”。至于原订于本月23日为梁君彦举行欢送晚宴亦以“场地问题”为由取消,有传亦是受忧愁气氛影响。
评论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