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四川限电下的农村:断电的炎夏,村民在等待“国网”

「农村设备的运营维护成本远高于城市,为农村供电是‘高投入低回报’ 。」

2022年8月26日,中国四川省内江市,一名农夫在视察干旱至龟裂的土地。

2022年8月26日,中国四川省内江市,一名农夫在视察干旱至龟裂的土地。摄:VCG via Getty Images

端传媒实习记者 覃思 蒙卡 于霁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2-09-15

#干旱#农村#四川限电#高温#热射病#老人问题

【编者按】当高温撞上大面积限电,激增的电费和烦闷的燥热以一种矛盾又荒谬的方式,同时出现在四川居民的生活中。刚刚过去的8月,干旱导致的水电缺口、西电东送的电力调度、入川输电通道偏小,以及炎夏空调耗能暴涨,给四川带来了一场“供电危机”。

危机在城市和乡镇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城区居民在限电高峰期“只用”经历8小时左右的断电时,乡镇居民面临的是更不确定、更频繁也更漫长的断电生活。在极端气候的造访下,被遮蔽的农村供电问题,重新暴露于公众视野。

村里停电后,吴素琼成了“空调游民”。白天家里停电,就骑车去镇上有冷气的侄女家。晚上侄女家也停电了,一行人又一起回到刚来电的吴素琼家。40℃的持续高温下,一家人“不断追寻着冷气。”

吴素琼感到今年夏天前所未有地热。家住四川达州市农村,今年50岁的她变得“离不开空调房”,白天也不敢再下地干活。

入夏过后四十多天没有下雨,地里“干得一塌糊涂”。吴素琼只能趁深夜降温“抢救”部分农作物。家里的一亩水稻通常在三月中旬播种,四月下旬插秧,处暑后(八月下旬左右)收割。但今年的连续高强度日晒,让收稻子的时间被迫提前。立秋过后七八天的八月中旬,吴素琼就带着家人下地,凌晨一点挂着手电筒割水稻,一直忙到天亮。

因为持续高温干旱,“农村已经没有菜了”,吴素琼说,除了水稻和春玉米,今年种的油菜、绿豆、花生等其他作物“都指望不上了。”

今年夏天,中国大陆包括四川省在内的多个省份遭遇了罕见的持续高温。7月21日至8月3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41天发布高温预警,期间35℃、37℃和40℃以上高温影响面积分别达到了452.9万平方公里、328.6万平方公里和141.8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10.5亿人、8.1亿人和3.0亿人。

地处西南的川渝地区成为全国高温中心,最高气温持续超过40℃。8月18日,重庆北碚国家气象站气温升至45℃,连续两天打破站点气温历史极值。四川达州、遂宁、南充、宜宾等地冲破41℃。据四川省气候中心监测评估,7月28日至8月26日持续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60年来罕见的持续高温还伴随着极端干旱。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分区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到五成,流经川渝地区的河段水位严重下降。

今年56岁的谢霞是重庆人,她告诉端传媒,往年很多人夏天会到嘉陵江游泳,但今年夏天嘉陵江就像进入了冬季枯水期,甚至比枯水期最低水位还严重,一些原本淹没在水中的滩涂裸露出来,嘉陵江几近断流,“水都没有了,干透了。”

高温和干旱,导致以水力发电为主的四川电力供应大幅下降。为避免更大面积的拉闸限电,川渝地区在8月中旬暂停了部分工业用电,对居民用电分时段采取限电措施。川渝居民也因此见到了城市的另外一面。八月中旬,重庆地铁车厢内照明灯未开,只留下上方滚动的电子标语透出些许红光,市民摸黑前行;成都春熙路上,大型购物中心内灯光暗淡,广告牌不再亮灯,仍供电的部分路灯在大片的漆黑里显得格外扎眼。

当高温撞上大面积限电,激增的电费和烦闷的燥热以一种矛盾又荒谬的方式,同时出现在川渝居民的生活中。吴素琼家是一栋两层楼的住宅,她告诉记者,今年八月一个月的电费就相当于前半年电费开支的总和。“就算足不出户,从空调屋移到其他屋子也待不住,像火烤一样难受。”停电后,屋内更加闷热,吴素琼只能靠一把扇子消暑,“(热得)心里很难受。”

家住绵阳市三台县的罗颖也为今年夏季的频繁停电烦恼。以往的夏季,她家所在的中心镇很少停电,今年入夏后频繁的停电已近半个月,8月17日后甚至每天停电两三次,“七八个小时,没有风的时候像蒸笼一样。”唯一不受影响的是洗澡,“因为水直接是热的,”罗颖略带无奈地说。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