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新香港的旧灯笼:与志师傅聊聊天,手扎灯笼真的通街都是吗?

他说其实香港坊间卖的竹扎灯笼,几乎都是工厂量产制作,但在崇尚手作、职人、怀旧往昔等潮流推波助澜下,多年来仍有美丽误会。

香港经营逾60年的老字号纸扎店“宝华扎作”第二代传人欧阳秉志。

香港经营逾60年的老字号纸扎店“宝华扎作”第二代传人欧阳秉志。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凌梓鎏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2-09-09

#手作#中秋

当台湾中秋人人爱烤肉,香港中秋就是要玩灯笼。近两三年因社运与疫情爆发,即便时逢中秋,阴翳之影也笼罩香港全城,“那时街上的中秋气氛比起以往稍微逊色,但还是很多人买灯笼,我(店里的灯笼)都卖光了。可能即便不能拿到街上玩,仍想买个回家吧。始终是传统,是集体回忆。”70后扎作师傅欧阳秉志说。

大家都叫他志师傅,是香港经营逾60年的老字号纸扎店“宝华扎作”第二代传人。每逢中秋,宝华都卖传统竹扎灯笼,志师傅解释,少量由他亲自扎作,大部分产自内地工厂。“有时记者来采访,以为全店灯笼都是我扎的。我只有一双手,想想也知没可能。”

他说其实香港坊间卖的竹扎灯笼,几乎都是工厂工人量产制作,但在现世代崇尚手作、职人、怀旧往昔等潮流推波助澜下,多年来仍偶有美丽误会,或以为这些灯笼来自手作:“常见传媒拍其他店的灯笼,其实都是现成厂货,仅少数由本地师傅制作,报导却说成全是他扎的。”他失笑。 大概没谁刻意隐瞒,是简短报导时而笼统。

“我1997年入行时,大家已说扎作是式微行业。”他估计现时香港全职扎作师傅仅约十多位,“当中会扎中秋灯笼来卖的,可能不出五位。”毕竟要花时间费心思,售价也高,并非普罗大众首选。“例如我扎一个订制的,卖500多港元,而一般厂货则卖100多港元,其他店最便宜的,几十港元也有。”他依然自制灯笼,其实不为生意,只是放不下传统:“对我来说,中秋要手扎灯笼,就像新年一定要派利是(送红包)那样必须。而且自己扎,感觉是不同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