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际深度

蒙页:后默克尔时代,中欧将有“体制之争”?

欧洲对华立场未必会像一些评论预测或希冀的那样持久地“强硬”、“以价值立场为主”。

2021年10月26日德国柏林,总理默克尔和她的政府成员,包括财政部长奥拉夫·萧兹(左)。

2021年10月26日德国柏林,总理默克尔和她的政府成员,包括财政部长奥拉夫·萧兹(左)。摄:Sean Gallup/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21-10-28

#2021德国大选#蒙页#评论

截至发稿时,德国大选后续谈判初步结果出炉,“红绿灯”联盟各党(社民党SPD、绿党及自民党FDP)宣布于周四(21日)开始正式执政联盟谈判。此前联邦议会大选结果得票率分布为社民党25.7%,绿党14.8%,自民党11.5%,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属的传统中间偏保守派大党基民盟(CDU/CSU)则以22.5%、即本党在联邦大选史上最低得票率“惨败”。其余两个少数党派左翼党(die Linke)和极右翼民粹政党“另类选择党”(AfD)分别获得4.9%和10.3%的得票率。

目前组阁工作仍在进行中,是否在年尾能有最终结果仍是未定数,不过眼看绿党、自民党和社民党共同执政的组合很有可能成形。而摆在新联盟面前的问题是一致的,即在默克尔离开后,欧洲火车头、政党利益更加分散的德国,能否和其他欧盟国家一起,寻求更一致的对华立场——留给欧洲的终极问题是,在民主体制当下的危机下,欧洲被期望扮演什么角色,又能否实现?而这样的转向是否持久,长远来说欧洲能否突破默克尔的遗产,光看政界和学界,恐怕还不足够。

2021年9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竞选广告牌显示 Annalena Baerbock德国绿党的总理候选人,Olaf Scholz德国社会民主党 (SPD) 的总理候选人和 Christian Lindner德国自由民主党 (FDP) 的主要候选人。
2021年9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竞选广告牌显示 Annalena Baerbock德国绿党的总理候选人,Olaf Scholz德国社会民主党 (SPD) 的总理候选人和 Christian Lindner德国自由民主党 (FDP) 的主要候选人。摄:Sean Gallup/Getty Images

总理造就者:少数党决定执政党

这哪怕在相较英美两党制而言,选举制度和选民倾向都更为分散的德国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

此次选举结果产生了、由两个少数党派绿党和自民党先行双边协商、而后共同在社民党和基民盟两个传统大党当中选择一个进行组阁的现象,亦即实质上由少数党派超越得票率更高的大党来决定执政党联盟的组成——这哪怕在相较英美两党制而言,选举制度和选民倾向都更为分散的德国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

德国的政党和选举制度下多党联合执政是常态,因为即使是两个传统大党基民盟和社民党也几乎不可能单独获得超过议会半数席位的得票率;现任的默克尔政府是基民盟和社民党联合执政的“大联盟”,两党在选前都已表态无意愿在下届政府继续共同执政。而“另类选择党”(AfD)尽管近年来崛起迅速,但德国受全球右翼民粹浪潮的影响相比较而言还是没有那么深重,AfD的反欧元、反欧盟、反移民,其地方组织与新纳粹势力和疫情以来的阴谋论纠缠不清,始终被排除在联邦主流政坛之外,各党派都明确表示无论选举结果如何都将拒绝与其联合执政,以阻止其成为联邦执政党之一。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