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抗拒中国流行语外,壮大台湾文化真正值得做的是什么?

台湾这波忧虑底下没说出口的期待,是透过不同用语习惯,去深化自我认同、塑造台湾共同体。但能有更好的方式吗?

抗拒中国流行语外,壮大台湾文化真正值得做的是什么?
2020年1月7日台北,市民在中正纪念堂看电话。

上周(4/12),台湾READr 网站发布一篇调查报导:《中国流行语渗透台湾? 从 Dcard 数据窥见年轻人网路用语趋势》,以文字断词技术,分析台湾30岁以下族群拜访率最高的论坛 Dcard 在近10年出现频率最高的用语,认为这个结果呈现了中国对台不对等的文化渗透。这个结果自然也加重了台湾对中国始终不停以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试图统战的忧虑,引发一波论战。

台湾社会存在一种担心失去文化主体性、被文化统战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这两年随著对中国政府在全球范围进行信息战的讨论,语言背后可能蕴含或偷渡价值观的作用,让一些人呼吁要正视这个现象。

但越是这样,越需要冷静梳理相关议题,厘清这些流行用语是否真的与中国有关、如何进入台湾、又如何流行起来,否则在没有区分的情况下对所有使用者执行“语言检查”,恐怕只会格外引人反感。

大陆流行语如何进入台湾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