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阿拉伯之春十年:社会主义和自由民主失败,而中国模式成功了?

如今整整十年过去,我们仍然无法很好地表述乃至理解阿拉伯之春,这比起它对我们今日世界极为深远的影响来说,显得太不平衡了。

2017年9月25日,叙利亚城市伊德利卜,一名搜救队员用毛毡包裹著一名从空袭瓦砾中救出的婴儿。

2017年9月25日,叙利亚城市伊德利卜,一名搜救队员用毛毡包裹著一名从空袭瓦砾中救出的婴儿。摄:Hadi Kharat/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20-12-22

#中国模式#民主衰落#阿拉伯之春#杨山#评论

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是20世纪埃及最重要的左派知识分子之一。在去世前,阿明不断阅读林毅夫对中国模式的总结。晚年多次到访中国的他常常赞誉中国,还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呼吁中国年轻一代不要把国家带向西方模式。他认为那只会让中国变成后者的附庸,成为世界分工中被剥削的一环,在经济上无法翻身。

中国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显然会抨击这种言论,视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背书之举。而“中国道路”一派则将之视为中国模式具备普世性的重要佐证。但有意思的是,阿明聊到2011年开始席卷中东的抗议运动时,又显示出和许多知识分子相当不同的声调。

那时候叙利亚内战还在延烧。在中文互联网上兴起了一股“叙利亚学”的叙事热潮。一些中国网民把整个非西方世界中的抗议、示威和异议运动都看作西方意识形态宣传和颜色革命的结果。他们认为这些民主化运动最终会走向“叙利亚”——一种无政府、内战不断,饿殍遍野而居民流离失所的地狱般处境。

阿明显然是会部分认同“叙利亚学”的,他批评叙利亚内战是一场西方控制中东的阴谋。他战略性地支持保留阿萨德政府。但与此同时,他也相当同情乃至支持在埃及等地的抗议运动。2012年前后阿明写了很多文章,一面批评西方对阿拉伯之春的“自由民主化”想象,另一面希冀街头运动能够不止步于选举权,而是进一步推动变革——这里的变革对他而言是社会主义。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