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蚂蚁上市折戟——“不合时宜”的马云,是如何引火烧身的?

蚂蚁成长到今天,本身就是中国金融监管“漏洞百出”的结果,意外扶持了创新,但也培育出了一头自己难以约束的“大象”。

2016年11月1日香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参加新闻发布会。

2016年11月1日香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参加新闻发布会。摄:Anthony Kwa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惟庸

刊登于 2020-11-09

#惟庸#互联网金融#蚂蚁集团#马云#评论

11月5日,原本应该是2.1万亿元人民币估值的蚂蚁集团鸣锣上市的日子。

科创板股票代号688688,发行价68.8元,同步上市的H股代码6688,发行价80.00港元。定价并不便宜,但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投资者都迸发出极大热情,超过515万户A股投资者参与蚂蚁集团网上打新,有效申购倍数为872.13倍;155万名H股散户参与认购,超过香港人口总数五分之一。

这一切在11月2日晚上戛然而止。晚8点53分,上交所发布消息,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半小时后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公告,暂缓H股上市。全球最大IPO戛然而止。这之后便是匆忙收拾的“一地鸡毛”:致歉、退股,蚂蚁此前通过支付宝平台大力叫卖的战配基金也遭到部分投资者声讨。与此前的一路绿灯、风头正劲对比鲜明。

究竟发生了什么?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