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被疫情改变的生活

马世芳:大疫年的大蒜及其他

打开冰箱,阅兵一样扫视一轮,面对瘟疫的底气便也多了几分。

插画:Rosa Lee

特约撰稿人 马世芳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0-09-06

#生活#台湾农业#厨房#瘟疫

因为这场瘟疫,妻和我三月开始双双在家工作。她天天 Work From Home 跟全世界同事远距开会,我也暂时不去电台,改在家里录了两个月的节目,学校的课都改成远距教学(我还为此买了自拍手机架和“网美灯”)。三四月情势比较严峻,除了买菜,几乎不出门。后来状况和缓一些,才终于敢出门吃馆子。

近乎自主隔离的那段日子,每天在家做三顿饭,白米、青菜消耗极快(还有酒──我们喝掉了十几瓶葡萄酒)。菜色变来变去,发现不管怎么做,都不能没有大蒜。之前一包蒜放著慢慢用,往往剩下一半不是发芽就是烂掉。然而才四月初,刚买的那包蒜已经快用完了。

正好,云林鲜蒜上市。都说吃蒜有助抗疫,今年蒜价攀升,仍然大受欢迎。本地蒜还没上市的时候,我图方便用家乐福的阿根廷大蒜。吃起来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觉得连个大蒜都要千山万水才能进我的锅,碳足迹想必吓人。云林蒜名闻遐迩,就不必舍近求远了。

上网一查不得了,好像全台湾蒜农都架了网购专页,争奇斗艳眼花撩乱。稍微研究了,乃明白大蒜之道深矣。从前只知道有的蒜皮脆脆地一剥就下,有的黏黏地抠老半天都剥不干净,原来蒜也分干湿:晾干的蒜好剥,可以放很久。湿蒜难剥,容易发霉,得用网袋吊起来通风,慢慢也就变成干蒜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