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2019冠状病毒疫情

一名病人会传染多少人?疫情会爆发?病毒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困难

“如果(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数字比(当局)所公布的确诊个案多,(那么当局)是否可以再加把劲抗疫与防疫?是否要再做好一点,往前多走一步,去检视有什么漏网之鱼的可能?”

2020年2月22日,上环一名戴上口罩的男士。

2020年2月22日,上环一名戴上口罩的男士。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姜素婷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0-02-27

#解码新冠病毒

恰好一个月前,1月27日大年初三凌晨12时许,一封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采访邀请突然弹进记者的手机屏幕,通知当天下午3时有一场记者会,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会更新他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数学模型推算。

此前6天,年廿七,梁卓伟才就相同主题举行过记者会,当时中国大陆以外的输出个案只有4宗,这也成为他当天发布的数学模型的推算基础之一。然而,疫情发展之快,无人能预料,第一次记者会翌日(1月22日)中午,输出个案已上升几近1倍,达到7宗,梁卓伟遂在Twitter发推文,指21日那天发布的推算因而不再有效。而大年初三的第二次记者会的内容,就是按当时最新的发展而更新估算的。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截至2月27日公布的数据,中国政府公布确诊人数为78,497人,死亡2,744人,而在韩国、义大利、日本、伊朗等地,已出现上百甚至上千的大量确诊个案,全球的科研人员都正与病毒竞赛,欲预测病毒的传播规模和路径,进而控制其进一步传播。在香港,港大团队已在《刺针》上发表其预测病毒在中国内地以至全球传播规模的正式论文,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正在模拟香港阻截新冠病毒疫情扩散措施的有效程度,论文尚未发表。而在英国、美国、德国等的科研人员都正在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用数字和科学追击病毒。

话说回头,港大如此赶急的记者会通知,以至他们不断修正的推算,反映的不只是疫情之下,学术论文发表要与光速竞赛,也是“幕前”的临床医护人员,以至“幕后”的公共卫生学者对抗新发传染病突袭之下的分秒必争。到底数学模型是什么?科研人员又是如何建立模型的?端传媒就此采访了正在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的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郭健安。另外,我们曾多次联络港大医学院梁卓伟数学模型团队邀约访问,至截稿未获回复。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