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2020台湾大选

大选的隐形前哨战:如何打赢一场农会选举?

根据统计,台湾农业正式从业人口不足5%,为何“农会”却成为总统选战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农人在新竹的田地上务农。

农人在新竹的田地上务农。摄:陈焯煇/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何欣洁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9-12-20

#2020台湾大选

每到大选,农会总成为选举关键字,谁掌握了农会,仿佛就掌握了地方动员的通关密码。而农会的选举经费行情,更不在正式公职选举之下,部分较“富”的农会,甚至有选举总经费破亿的情事,令不明究里的人感到惊叹。毕竟,台湾的农业就业人口并不高,根据2017年农委会调查,仅剩55.5 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4.9%;且台湾的人均所得在2008年突破两万美元,早已不是农业社会,那为何“农会”还在选举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农会,是台湾特有的农民社团法人组织,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农会在名义上是一民间团体,却依法负担政府与农民沟通的责任,必须替政府宣导农事法令,也接受政府委托,以执行当前的农业政策,性质介于公与私之间。

如此特殊的体制,可以溯源自日治时期,一开始仅有最基层的产业组合、中层的州厅层级农会,在日本“军刀农政”(意即以强势军警力量要求农民配合国家农业政策)、战争动员的需求下,逐步演变为完整的“市街庄-州厅-全岛”的三级农会制度。到了战后,国民党沿用此一体制,并将产业组合改组为乡镇市区农会,成为今日三级农会体制的滥觞。

台湾农会体制变革简史。
台湾农会体制变革简史。图:端传媒设计部

在三级农会制度下,从实际务农的乡村到繁华的都会地区,都有基层农会组织存在。农会的信用(存放款、信贷、融资)、供销(农产运销、加工、储运)、推广(生产辅导、行销)、保险(农民保险与作物保险)等部门几乎可以全方位、扎实触及到农村的每一位成员。可以说,农会是台湾非宗教型乡村政治组织中,肉眼可见的最小单位。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