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逃犯条例

不羁放纵爱自由:“反送中”运动背后的港中政治分歧

香港市民对自己城市实质自主和自由的诉求,正好跟一个正在兴起的威权中国发生冲撞。中国可以与外界平起平坐、直接协商,而香港的特殊管道和制度也因此逐渐失去了意义。

2019年6月16日,民间人权阵线再次要求当局撤回逃犯条例的大游行,其表示有“200万+1”人参与示威,创下香港游行人数最多纪录。

2019年6月16日,民间人权阵线再次要求当局撤回逃犯条例的大游行,其表示有“200万+1”人参与示威,创下香港游行人数最多纪录。摄:林振东/端传媒

周思城

刊登于 2019-07-01

#周思城#逃犯条例#香港#评论

香港近日发生了一系列反《逃犯条例》修订(“反送中”)的大型抗议行动,当中包括616的两百万人大游行,堪称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甚至超越2014年的“雨伞运动”和1989年声援“六四”的大游行。有些观察者难以理解香港人的行动,认为港人这样做很蠢很天真,甚至很幼稚,正在自我撕裂且以卵击石。从物质利益考量的视角出发,香港市民挑战国家机器和暴力及其背后的权力结构,不但没有好处,还要冒著人身安危和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这样做也似乎无法解决如物价、房价、工资、贫富差距拉大、安老和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

相异于以上看法的背后原因理解,恰恰是许多香港市民对掌权者有疑虑和不信任,以及坚持自主、要求约束行政权力、争取加入决策和立法程序。持有这种价值观的人注重的是民众参与,以及透明和公开审议可带来的程序正义,认为有了这些前提,民生和其他议题才会有足够的保障来彻底解决。同时,许多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人,都把现在面对的各种民生问题,归咎于权贵小圈子的长期幕后操作、黑箱作业和官商勾结。

这种政治价值和偏好的出现,似乎是在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后,才明显形成和成熟的,与香港传统权贵、公务员系统和中共等专制体制所熟习的政治模式恰好相反。

香港市民对自己城市实质自主和自由的诉求,正好跟一个正在兴起的威权中国发生冲撞。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从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六四”前后几年以外,一直经历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国力和信心大增。近几十年来的经验令中国领导层认为,稳定、富裕和壮大需要的是中共从上至下的带领和严格的管制,而不是他们眼中的过度开放和权力约束。北京当权者所理解的所谓“中国模式”发展,也愈来愈不需要依靠外界,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前例和认可。中国可以与外界平起平坐、直接协商,而香港的特殊管道和制度也因此逐渐失去了意义。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