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雾霾又回来了!” 环保和GDP之间,到底该如何选择?

投入生产,便是“治霾不力”;保卫空气,却是财政收入低迷。

2018年冬季被勒令关停的工厂复工两个月后,京津冀便重新经历了秋冬以来最严重的大气污染,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一度重回重污染水平。

2018年冬季被勒令关停的工厂复工两个月后,京津冀便重新经历了秋冬以来最严重的大气污染,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一度重回重污染水平。摄:AFP/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秦宽 发自北京、河北省

刊登于 2019-01-30

#空气污染#中国大陆

梁建(化名)是看着自己工作过六年的京都油漆厂被强制关闭的。那是2016年,“上面”突然下通知,厂址离居民区太近,要限期搬迁。环保局的执法人员也来了——他们拿着五公分厚的环评材料,指工厂的排风设施“过时陈旧”,“必须马上更新换代”。而就在一年前,应消防局要求配好的100多个灭火器,突然也不达标了。

后来的事情令梁建惊讶——这家在当地立足了30多年、“手续最多、最全”、曾被评为“河北科技型企业”的油漆厂,在短短三年内被连续褫夺了环评、安全生产、消防等多个证件,成为一家“无证经营”的企业,最终在2016年春天被取缔。“让你(变成)非法的速度真的太快了。”他今年40岁,河北省保定人,顶着一头茂密黑发,每聊几句,都发出低沉的干咳。

那时梁建才发现,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决定着一间工厂的命运。

京都油漆厂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和附近许多中小工厂一样,兴起于市场浪潮席来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去二、三十年里,它们供养着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两个巨型都市,亦在河北当地形成产业聚集,构成了华北经济的一环。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