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北京切除

专访新公民计划:寻访正被“切除”的打工子弟学校,记录孩子们的去向

多数孩子回到家乡成为留守儿童,成绩下滑,体罚更是家常便饭,他们都接受了阶级定位:“我不是北京人”、“那是为北京人服务的学校”。

在回流的过程中,流动儿童都接受或者被说服“我是不能的”,“我的阶级已经被确定了”这种概念。图为2015年河南郑州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

在回流的过程中,流动儿童都接受或者被说服“我是不能的”,“我的阶级已经被确定了”这种概念。图为2015年河南郑州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摄:Imagine China

特约撰稿人 秦宽 发自北京

刊登于 2018-12-13

#北京切除#中国大陆

2017年5月,中国大陆流动儿童教育领域的行动倡导机构“新公民计划”发起寻访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但行动速度赶不上学校被“切除”的速度,就在那年夏天,20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强制关停。2018年7月,经营了20年的石景山黄庄学校也关闭了。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流动儿童接近1900万。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说,2006年以后,他曾乐见中国流动儿童的现状渐渐变好——他们不必留守家乡,随着父母迁往城市,成长、求学,在政府的推动下,在城市入学的各项保障政策也逐渐落地并制度化。

风向在2013年转变。随着各大城市严控人口规模成为主流势态,城市入学门槛提高、学校关停,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被迫返乡回家,再次成为留守儿童。据新公民计划统计,2014年,北京非京籍学生招生减少两万人次,流动儿童的数量也从2004年的10万人骤降至2018年5万多人。

这一趋势唤起了新公民计划记录的使命。2017年,他们寻访了10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并对20所学校的校长做了口述访谈,记录下这些学校的兴起、发展、窘迫与消亡。2017大兴火灾后,该机构项目主管何冉更追踪了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小学毕业班级43名学生的动向,跟随他们返乡、入校、做家访。她看到那些被迫回流的孩子被推向应试教育后的不适和消沉,还有家长、学校和社会对种种问题的漠视、推卸责任。日前,端传媒在北京采访了魏佳羽与何冉,谈谈在大城市持续控制人口的环境下,流动儿童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被驱逐之后的生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