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谷底之后,台剧的国际化找到了一种愿景?

公共电视继《通灵少女》之后又一次将台剧推向国际平台,更在日本创下好评纪录。进入谷底的电视戏剧,从此找到新的出路了吗?

《茉莉的最后一天》剧照。

《茉莉的最后一天》剧照。图:台湾公共电视提供

端传媒记者 张书玮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09-19

你看过这本小说吗?

“他们说想要做一个剧本,问我有没有看过这本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下简称《孩子》原著)在2014年出版的时候,陈慧翎就看过,且被它深深打动。“所以当蓓华一讲,我都还没有看到他们要做什么样的剧本,我就跟她说我一定要拍,然后我想从剧本阶段就开始参与。”她和剧集监制于蓓华在2010年曾合作《那年,雨不停国》,以莫拉克风灾为背景,“这一次的合作其实跟上次有点像。”

陈慧翎的导演经验从拍纪录片开始积累,“纪录片的导演其实跟编剧没什么两样,不管是摄影编导剪辑,整个故事构成都是在你身上,所以我觉得要说出一个故事之前,我必须得把整个故事都搞清楚才行。”她的前两部戏都是自己写剧本,认为导演对一个故事的理解,或是对一个角色的理解,的确必须得经过全盘的思考。所以她想从剧集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下简称《孩子》剧集)最初就加入这个团队,“我没有办法一拿到本,然后就按照本直接开始拍,因为我觉得导演必须要消化剧本,而且必须要以导演非常主观的立场去刻画角色,然后去了解整个剧本的架构。”

《孩子》原著第一版由网络与书出版社率先推出,经出版社介绍给文化部的出版与影视跨产业媒合平台,平台把书介绍给各个电视台或制作公司。2014年有一批书来到公共电视,于蓓华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作者关切的命题和公视的方向很契合,我们惊觉这主题在台湾是一个很值得被讨论的现象。”2016年1月,她与书的作者吴晓乐接触,顺利谈下了改编事宜。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