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深度

欧洲第一座自由清真寺,会成为伊斯兰宗教改革的希望吗?

我一心想找清真寺,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座典型新教教堂:红砖、哥特式尖塔、高高的钟楼......走到教堂侧翼,才看到一个小小的金属门牌,用规整的字体印着清真寺的名字,看起来像个低调的办公机构。我按下门铃按钮,就这样开始了对这家清真寺的第一次拜访,也得以触及柏林“多元”观念下的希望与不安。

圣约翰尼教堂是莫阿比特的第一座新教教堂,1835年就已经矗立在这片地区。 「伊本·鲁世德-歌德清真寺」就在教堂的侧翼里面。

圣约翰尼教堂是莫阿比特的第一座新教教堂,1835年就已经矗立在这片地区。 「伊本·鲁世德-歌德清真寺」就在教堂的侧翼里面。摄:刘昊/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刘昊 发自柏林

刊登于 2018-01-15

2017年11月的一天,我来到德国柏林市中心的莫阿比特区(Moabit),寻找“伊本·鲁世德-歌德清真寺”(Ibn Rushd-Goethe Mosque)。

这座清真寺在2017年6月才由土耳其库尔德裔德国律师、女性主义社会活动家Seyran Ates创立,股东包括弗莱堡教育大学伊斯兰神学教授、苏黎世大学政治学系讲师,以及伊斯兰进步论坛创始人。他们提出,要做欧洲第一座“自由派清真寺”(liberal mosque)。

这里和正统清真寺的区别随处可见:例如同性恋者可以进入,什叶、逊尼等不同教派一起祷告,男女不必分开祈祷,女性可以成为伊玛目(即领拜人),古兰经以现代眼光来解读,女性不用戴头巾进清真寺,遮面头巾(例如罩住整张脸、只在眼部留出一条缝隙或纱网的“Burqa”)被禁止等等。Seyran Ates 认为,头巾与信仰无关,只是父权社会的产物,目的是让女性在公共生活中隐身。

它无疑满足了一部分人对伊斯兰教版“宗教改革”的想像。从它长长的名字便可见端倪:以伊斯兰教智者、“西欧世俗思想之父”伊本·鲁世德(又译阿威罗伊),以及德国文学家、思想家歌德来命名。前者在1195年因理性主义观念触怒正统伊斯兰教而被流放;后者深受理性思想浸润,对宗教始终持怀疑态度,并在晚年写下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诗集──《西东合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