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张育轩:动荡一周的伊朗──抗议、暴动,还是革命?

从大局来看,这次抗议的规模与事态尽管震惊了伊朗各派,但很可能还是在可以控制范围内。

伊朗自2009年绿色革命后,再次出现大规模示威活动,各地街头涌现愤怒民众,抗议物价高涨和政府贪污,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已造成多人死伤。

伊朗自2009年绿色革命后,再次出现大规模示威活动,各地街头涌现愤怒民众,抗议物价高涨和政府贪污,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已造成多人死伤。摄:Stringer/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01-05

#张育轩#评论

2017年12月28日,伊朗各个大小城市爆发抗议,抗议最初发生在第二大城马什哈德(Mashhad),一下子扩散到拉什特(Rasht)、伊斯法罕(Isfahan)等甚至更小的乡镇市。示威者口号也从原本的“总统鲁哈尼去死”、抗议鸡蛋价格在一周内飙涨40%,变为其他更多元的口号,甚至出现挑战整个伊斯兰共和国体系的声音;抗议也从原本的单纯和平游行,在一些地方演变成暴力示威,而截至目前为止,至少有21人死亡,当中有的是在抗议活动中遭到安全部队击毙,有的在洗劫警局中遭到打死,另约一千人遭到逮捕。

抗议的起因:中下阶级的经济困境

抗议的口号五花八门,夺人眼目,但核心还是在经济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伊朗的抗议可以如此广泛地延烧到中小城镇,并且持续多日。而且抗议群众主要由中下阶级的穷苦大众组成,更可以说明经济问题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同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伊朗有些微的工业基础,但国家收入主要还是依赖天然资源(主要是石油,税收占整体收入约30%),而广大的中下阶层依赖政府补贴过活。

经济导因有迹可循,在上一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不得民心的施政之下,通货膨胀一度高达40%。2013年总统大选,象征改革派的鲁哈尼胜出,承诺推动改革与改善经济状况。到了2016年底,通膨已经控制在7.5%左右。同时,经济成长率也从2013的负5.8%提升到 2016年的7%。

鲁哈尼政府的经济成就部分有赖于与世界主要大国签订核协议(JCPOA,大国包括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加上德国,称为P5+1)。在协议当中,伊朗同意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将核子能置于严格的国际监督之下,换取取消所有相关的国际制裁。核协议之后,伊朗再次得以在国际原油市场出售石油,在2016年前三季带给伊朗约250亿美元的收入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