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一张废纸皮背后,香港老人的困境和中港回收产业链

卖一公斤纸皮,黄月娴能赚七毫。类似的拾荒老人在香港无处不在。纸皮的背后,是一条随时受政策影响的中港回收产业链,现在中国不想收洋垃圾了,未来老人还能靠此维生吗?

黄月娴每天都花上12小时,在上水一家商场外捡纸皮,再独力推著堆满纸皮的手推车,走20分钟的路,去卖给一家回收舖。过往三年多,她几乎每天都这样工作,年终无休。

黄月娴每天都花上12小时,在上水一家商场外捡纸皮,再独力推著堆满纸皮的手推车,走20分钟的路,去卖给一家回收舖。过往三年多,她几乎每天都这样工作,年终无休。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实习记者 谭德恩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7-10-21

67岁的黄月娴每天都花上12小时,在上水一家商场里捡纸皮,再独力推着堆满纸皮的手推车,走20分钟的路,去卖给一家回收铺。过往三年多,她几乎每天都这样工作,年终无休,为了帮补自己的老年生计。退休前,她在公立医院担任病房助理员,属于退休公务员,但退休金每月仅有三千元,她又缺乏儿女照料,纸皮成了她重要的收入来源。

卖一公斤纸皮给回收铺,黄月娴能赚七毫。在香港,像黄月娴一样的拾荒老人无处不在。不过,很少拾荒者意识到,自己每天参与的,其实是一条随时受政策影响的、复杂的中港回收产业链。

根据环保署2015年数据,香港该年回收废纸89万吨,其中95.6%都出口到中国大陆,卖给纸厂,进行回收再造。目前,香港没有造纸厂。2017年7月,中国政府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年底起将开始不再接收24种“洋垃圾”,当中包括电子废物、废塑胶及未经妥善分拣的废纸,俗称“24味”。香港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因内地收紧进口废纸批文,未能签订新出口订单,忧虑废纸积存,因而发起停收废纸七日的行动,以此施压,要求香港政府和北京交涉,争取中央对香港特别对待。

回收商发起罢收行动后,纸皮的回收价从每公斤7毫一度跌至3毫。一时间,大量纸皮无人收拾,囤积各处,许多香港市民第一次意识到,香港自身并没有回收和再造废纸的能力,而最前线的拾荒者首当其冲,生计不保。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