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编读手记

给P的回信:在台湾,如果我的父母从根本上否定我

他们毕竟是父母。

S

刊登于 2017-03-16

#编读手记

小端信箱
小端信箱

嗨!你好,我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大学生,看了你在端上发的文章《偏左的我和偏右的爸妈该如何相处》,心里颇有感触,所以写这封信给你。

先来个有趣的开头,在中国,似乎左右分别代表自由派(左)和权威派(右),不过在台湾,左右则分别代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所以一开始看到你的标题我还以为是编辑下错标,毕竟以台湾人的理解来看,你父母对文革的理解角度偏支持毛/传统共党思想(对台湾来说偏左),而你看待文革的角度则非一味偏颇权威,而是结合历史公评,用较客观的角度来看,也代表著改革开放后相对自由的价值观(对台湾来说偏右)。“左”“右”的文字意义刚好在台湾和中国间呈相反意思,所以我还以为是编辑的失误哈哈。

言归正传,我想要藉著“和不同世代的冲突”这个主题和你分享我的经验。台湾这几年有很多重大的社会议题发生,年长一辈和年轻人也产生许多价值观的冲突。例如去年到今年,台湾因为婚姻平权掀起一大波澜。婚姻平权法案的内容之一是希望同性婚姻合法化,对台湾大部分的年轻世代来说,同性婚姻不仅代表对 LGBT 族群的实质肯定,同时也能让同性伴侣间的医护权、财产权、继承权等有更大的保障。

但我们的父母辈大多观念保守,对同性恋极为避讳,如果在家中聊到类似的话题,我们会觉得为什么教导我“要平等、善良对待身边人们”的父母在谈论同志时,会露出厌恶、嗤之以鼻的神情,而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朋友,甚至有些人自己就是同志却无法对父母启齿。

我们和你碰到的相同处境是:我爱的人(父母)从根本上否定我的思想甚至我这个人的存在。甚至用贬低人格或觉得你还是孩子的态度,全面否定你身为一个成人的独立思想。如你在文章中提到你的父亲说:“你连自己的感情都控制不住了,怎么能保证你没有被别人左右了。”,台湾的父母对这个婚姻平权议题则会从各个角度询问你对法案和 LGBT 族群的认识,当思考尚未组织成熟却急于分享出去的时刻,他们会说:“你自己对这个议题也不懂,怎么有资格跟别人去吵或是说服我。”

但是,和父母的争吵再怎么激烈,他们还是我们的父母。

会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你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样写著:“才不会,我以后都不会告诉你们了。”或许你写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情还很激动,或许你现在已经平静下来,对你的父母没有抱著这么强烈的失望。但看到你这段文句,让我想到自己曾经对父母感到生气、愤怒的时刻。

我只想说,不要让这样的思想冲突造成太无法挽回的家庭决裂。

这不代表从此你就要全盘接纳他们的思想,将另一个敢于思考的自我缩得小小的;也不代表未来的日子里,你面对和父母价值观冲突的议题时,就要全面噤声,抱著“井水不犯河水”的消极心态度日。而是,不要对你的父母失望,不要因为他们可能不够明察、不够开放、不够懂得去同理那些在文革或是在性别框架中煎熬的人,就单方面剥夺他们身为一个善良的人的资格,或是任何沟通的可能。

但还是要继续冲撞你和父母间那道思想的高墙,或许不经意在对话间提到自己的想法,或是试著和父母分享你的生活(从文章中我发现,一开始你为了怕父母担心,而全面屏蔽你在大学的所见所闻)。让改变慢慢渗入生活,虽然成效会很慢,我现在也还在持续努力中,但是要相信世代间的对话是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不要对你的父母抱著绝望心态,现在虽然只是一时的沟通不顺利而感到愤怒,但若拒绝再提起,慢慢愤怒会滋生厌恶和失望,到时候你自己会非常痛苦,相信你自己和你的家人也不乐见这样的情况发生。

包容和聆听很重要,祝福你。

by S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