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叶晋发商号:在百年老宅开一间年轻人也想去的米粮行

随着时代变化,原本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店也纷纷凋零,新兴的创意小店愈来愈多,重生的叶晋发商号可以为大稻埕带来什么新的养分?

端传媒记者 王维玲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7-01-11

经过十多年的产权整合、六年的空间修复整建,叶晋发商号在近日重新开门迎客。
经过十多年的产权整合、六年的空间修复整建,叶晋发商号在近日重新开门迎客。

走进位于迪化街北段的叶晋发商号,扑面而来的桧木香气令人精神一振,叶晋发商号第五代经营者叶晏廷说,这是贯穿了他童年成长记忆的味道。

这栋近百年历史的老宅曾经是叶氏家族所经营的米粮行及居住空间,在全盛时期,有60多人居住于此。过去迪化街北段是台北米行及生活用品批发的重镇,自1923年开始,叶家先祖在此开设叶晋发土垄间,透过经营辗米行、米粮批发打下偌大家业。后因农粮政策及产业变化,在1969年结束营业,后代子孙各自向外开枝散叶,但是延续祖先在此经营土垄间的精神,一直是家族的愿望。

早在十多年前,叶氏家族便开始整合产权,并投入空间修复整建,但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叶晏廷不断思考如何在保存修复老宅的空间之外,也能重新拾起祖业,让这栋近百年的历史空间兼具灵魂与创新价值?随着时代变化,原本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店也纷纷凋零,新兴的创意小店愈来愈多,重生的叶晋发商号可以为大稻埕带来什么新的养分?

叶晋发商号第五代经营者叶晏廷。
叶晋发商号第五代经营者叶晏廷。

重新开幕的叶晋发商号在祖业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产业精致化。过去卖的是米粮,现在叶晋发卖的还是充满生活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像以往叶家先祖前往中南部与不同农家收购最好的稻作,如今叶晏廷与经营团队也在全台各地走访农家,寻找各具特色的在地农产品,店内除了贩售来自台湾各地的10款特色稻米,也摆满了乌鱼子、豆腐乳、沙茶酱、柴烧姜母黑麻油等古法制作、天然无添加物的在地特色加工农产品,店内还提供自制的米制零嘴,希望让米食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

在产品之外,叶晏廷最想传递的是这块土地及祖先的故事。“迪化街还有很多可能性,需要用心探寻挖掘,也需要花时间去思考。”为了让更多人愿意在此停留,需要更多店家一同加入改变的行列,叶晏廷也经常拜访北街附近商家,除了从祖父辈便一直有交情的老店李亭香饼铺、江记华隆,他也会主动到新进店家打招呼,希望串联有心的经营者,大家一同让北街更加繁荣有活力。

叶晋发商号用米开发出来的零嘴。
叶晋发商号用米开发出来的零嘴。
店内也有贩售许多台湾的农产品。
店内也有贩售许多台湾的农产品。
一楼后段的空间将规划作为文化活动使用。
一楼后段的空间将规划作为文化活动使用。
一楼后段展示着一台古董碾米机。
一楼后段展示着一台古董碾米机。
目前叶晋发商号二楼是个联合办公室空间。
目前叶晋发商号二楼是个联合办公室空间。
叶晏廷一家。
叶晏廷一家。

大稻埕的魅力除了来自华美精巧的老街屋空间,更重要的是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代代相传的精神理念,不论是以诚信为本的商道文化,或是互助团结的同盟情谊,都是因为追求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历程中,逐渐失落的的传统价值。

对叶晏廷而言,“文创”最重要的根源在于用崭新的观点重新诠释文化,而非只有手作、设计元素, 叶晏廷很清楚,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希望建构一个平台,凝聚更多力量。目前叶晋发商号二楼是个联合办公室空间,已进驻的团队包含品牌服务设计公司三月半、禾余麦酒、本埠设计、软体开发公司、甜点工作室、金工珠宝及公关公司,这些团队各自透过自己的专长与叶晏廷合作,从商店规划营运、空间设计、合作开发以米酿造的啤酒,到开发商圈导览App及未来举办街区活动,以此为据点,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成就共同信仰的理念。

“这里有一些产业的局限,有些后代可能对传统产业没什么兴趣,他们也不一定会在这里生活工作。”但是叶晏廷希望保留老房子的精神,并透过新型态的经营方式,让年轻世代理解,看似没落的传统产业也有败部复活的机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