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零号病人”:误会、巧合和媒体报导如何制造美国艾滋病的第一位罪人?

廸加也许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病人,几十年来背负着将艾滋病传播至美国的罪名。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零号病人”其实是我们社会的集体创作。

端传媒记者 吕阳

刊登于 2016-12-01

2015年12月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民众参加世界爱滋病日纪念活动。
2015年12月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民众参加世界爱滋病日纪念活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美国的艾滋病故事,人们习惯这样讲:

那个叫加埃唐・迪加(Gaëtan Dugas)的法裔加拿大空乘员,英俊帅气,满世界飞来飞去,和同样漂亮放荡的男人们玩乐,然后把他不知道是在海地还是非洲感染上的病毒,带到美国,传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男同性恋者,就此在美国科学界、同志圈、流行文化、社会运动等多个方面,激荡出有关艾滋病的想像、辩论、研究、污名化、挣扎、恐惧与反抗。

“零号病人”(Patient Zero)——在1984年的一份研究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以下简称 CDC)这样指代迪加。用当时《纽约邮报》一篇报导标题来解释,这个命名的意思就是“把艾滋病带给我们的人”。

1987年出版的《世纪的哭泣》(And the Band Played On)一书里,最早报导艾滋病的记者之一 Randy Shilts 以他生动但经过高度筛选的文笔措词,塑造出一个放纵且不负责任的迪加,并为他做了深入人心的定性:“毋庸置疑,在把这种新的病毒从美国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迪加起着关键作用。”

不过,著名科学杂志《自然》(Nature)近期发表的一份论文期望改写这个故事。由美国、英国及比利时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对一批来自美国、采集于1978年至1979年的血样进行新的基因分析。最初搜集这批血样的初衷是为研发B 型肝炎疫苗,血样总共有16000份。但科学家发现,来自纽约和旧金山的血样里,分别有7%和4%感染艾滋病病毒。考虑到长期冷冻的血样通常会遭到破坏,团队研发了一种可称为“核糖核酸开凿”(RNA jackhammering)的新技术,以追溯血样里艾滋病毒毒株(strain of H.I.V.)变异的时间。

迪加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病人之一。在大家看来,迪加和许多其它病人一样,导致某种流行病的发生,而他们这么做是出于某种邪恶的目的。

牛津大学历史学家 Richard McKay,研究参与者之一

在对比了和迪加以及美国境内一些海地人、多明尼加人采集于1980年代的血样后,研究人员推断,大概早在1967年,之后在美国盛行的艾滋病病毒一型 B 亚型(HIV-1 subtype B)已从当时非洲国家扎伊尔(Zaire)传到海地,然后于1971年传入纽约城,继而在1976年由纽约传到旧金山。

这项研究把艾滋病在美国首次出现的时间提前了十年——从1981年提前至1971年;这意味着,1971年还不到20岁,并且直到1974年才成为加拿大航空乘务员的迪加,不是肇事者。

被称为“零号病人”的法裔加拿大航空乘务员Gaétan Dugas。
被称为“零号病人”的法裔加拿大航空乘务员Gaétan Dugas。

“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有不少证据指出‘零号病人’这个说法充满谬误。现在可以证明,迪加仅仅是最早一批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罢了。”参与研究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 Richard McKay 说。

研究团队还指出,“零号病人”这个叫法源于笔误。在当时的艾滋病病例研究中,病例编号一般是由城市缩写再加上数字,比如“NY15”或者“LA3”。但迪加不是美国人,所以他被标记成“Patient O”,意即“在加州以外的病人”(Patient outside California)。由于字母“O”和数字“0”容易混淆,“零号病人”的说法不胫而走。

记者 Randy Shilts 在1993年的采访里表示,他最初从CDC 研究人员那听到这个称号,心想:“哦,我想这会很有吸引力。”经过多方奔走, Shilts 确认研究人员提到的加拿大籍空乘员就是迪加,并在后来极为畅销的《世纪的哭泣》里,称他为“零号病人”。

CDC 现任副总监 Harold Jaffe 是美国最早一批参与艾滋病调查及研究的医疗人员,他也参与了这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他表示,在1984年,美国医学界还不常用“零号病人”来指代第一个得病并散播病毒的患者。“我不知道谁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不过当 Randy Shilts 这么用之后,我们也开始跟着这么说了。”

但 Jaffe 说:“每当有记者来询问迪加是不是那个把艾滋病带到美国的人时,我都会说不是的。但好像没什么用。”

“零号病人”这个说法是非常吸引人的。如果改成“病人 O”,那就没有故事了。

CDC 现任副总监 Harold Jaffe,研究参与者之一

在美国刚发现艾滋病的1980年代初,现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负责人的 Anthony Fauci就是治疗医生。他回忆称,当时人们似乎觉得找到一个人来为事情负责是完全说得通的:“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病当时在非洲已经大规模出现。而且由于数据有限,我们觉得从感染到死亡,大概只需要十个月到两年。”

根据现在的研究,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体内潜伏2年至15年。换句话说,那些被认为因为迪加才生病的患者,可能早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迪加记日记的习惯大概也是给他带来麻烦的原因之一。当时医护人员从其他艾滋病人得到的讯息只是,他们平均一年和227位不同伴侣做爱,但大部分是在酒吧或者厕所碰见的陌生人。而迪加的日记里记载着72位性怑侣,虽然远低于平均人数,却都有名有姓,使得他一下子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参与研究的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滋病研究员 Robert Grant 指,“零号病人”的恶名影响甚巨,到现在,不少居住在旧金山和非洲的人拒绝接受艾滋病毒检测,就是为避免“被自己圈子里的人指责为罪魁祸首。”

Grant 希望新的发现能恢复迪加的名誉,而且能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没有人想成为自己交际圈里的‘零号病人’。这份研究也许能告诉他们,也许你是头一个被检测出来的,但并不表示你就是肇事者。”

31
迪加出生于1953年,1980年检验出患有艾滋病,198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的肾功能衰竭,终年31岁。

声音

Ray,今天又是很冷,我都不敢出门去买信纸。很抱歉只能给你寄一张小卡片,不过如果你在这,就会理解。我感觉自己好像个外星人。

1982年1月22日,迪加写给朋友的卡片

加州和纽约的医生在男同性恋群体中发现41例病例,他们全都感染了一种罕见而迅速致命的癌症。

1981年7月3日,《纽约时报》有关艾滋病的报导。这是美国最早的此类报导之一。当时人们因为缺乏认识,认为艾滋病是一种癌症。

从词源上说,患者意味着受难者。令人深为恐惧的倒不是受难,而是这种受难使人丢脸……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人们去识别这些被感染者,给他们贴上标签。最新的医学测试手段,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终生为贱民的新阶级,即未来的艾滋病患者。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艾滋病及其隐喻》里写道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的全名为“人类免疫力缺乏病毒”(简称艾滋病病毒 HIV),HIV 分为两型:HIV-1(又有M、N两个亚型)与 HIV-2(又有O、P两个亚型)。多数国家的 HIV 感染是由 HIV-1 造成的;HIV-2 主要分布在西部非洲。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之后,专门攻击人类的 CD4 淋巴细胞的白血球,令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患上艾滋病。艾滋病的学名是“后天免疫力缺乏症”(英文简称 AIDS)。所谓“后天”就是非遗传性的意思。艾滋病病毒可经由体液传播,如血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等,也可经由输入受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或者母婴感染而传播。艾滋病病患者最终会因为无法抵抗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而死亡。(资料由端传媒综合整理自香港艾滋病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

来源:纽约时报卫报BBC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