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寨卡病毒极有可能正在亚太地区蔓延

刊登于 2016-10-12

图为2016年9月3日,马来西亚一个工人在喷洒灭蚊剂。
2016年9月3日,马来西亚一名工人在喷洒灭蚊剂,以防病毒传播。

当地时间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年度地区会议,称寨卡(Zika)病毒极有可能正在亚太地区蔓延,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及太平洋岛屿,或将爆发新一轮疫情。报告指,其中一些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病毒载体埃及伊蚊,且目前尚无法判断当地人口的免疫能力。

近来,新加坡已发现数百宗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泰国也确诊了两宗由寨卡病毒引发的“小头症”病例。此外,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分别发现了近20宗感染病例。

不幸的是,科学家们迄今仍在寻找针对寨卡病毒的解决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前香港卫生署长陈冯高珍(Margaret Chan)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初期较轻病征包括皮疹、发烧、肌肉或关节酸痛等,通常仅持续数天。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该病毒导致的深层影响则包括引发“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等。

泰国9月30日确诊的两宗由寨卡病毒引发的婴儿小头症案例,是东南亚首次出现与寨卡病毒有关的“小头症”。而泰国自从今年1月以来,已发现超过350宗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包括25名怀孕女性。泰国当局于10月表示,考虑给所有怀孕的女性检测是否感染寨卡病毒。

新加坡8月份曾一天就新增40宗感染病例,在当地和与新加坡往来密切的香港也都引发强烈关注。中国内地和台湾也有多起寨卡病毒从外地传入的案例。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列为寨卡病毒经蚊传播的地区。此外,西太平洋地区是全球第2大感染区域,自2007年以来,共有19个国家发现寨卡病毒。南美则是全球寨卡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地区,目前在巴西已有逾8万宗确诊病例。

70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70个国家发现寨卡病毒,其中至少19个在亚太地区。

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病发时,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又称周边神经系统),以致发炎及失去功能,出现四肢疼痛、麻痺及肌肉渐渐无力等病征。此症名称取自两名法国脑神经科医生 Georges Guillain 及 Jean-Alexandre Barré 的名字,二人于1916年联同 Andre Strohl 于医学期刊刊登文章,描述两名急性反射消失性麻痺(acute areflexic paralysis)患者脑脊髓液蛋白上升但其他指标正常的情况。过去30年,随着医学界对此症的了解渐多,格林-巴利综合征被细分作四种亚型,包括米勒费希尔综合症(Miller Fisher syndrome)。病发率方面,每年计每10万人有1至2人。(资料来自香港脑科基金会)

来源:BBCNBC路透社美国之音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