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贫民窟里的女棋王

赢得首次国际赛事归来,她想要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明天的早餐有足够的食物吗?

端传媒记者 蒋珮伊

刊登于 2016-10-02

穆特希(Phiona Mutesi)原本以为,她这一生面对的最大挑战与目标就是填饱肚子。

2005年的一个下午,9岁的穆特希饥肠辘辘,偷跟在哥哥后头,希望能跟着他找到些东西吃。没想到哥哥走进一间满布灰尘的破败教堂坐下来,与其他小孩玩些黑色和白色的小玩意。那是国际象棋,一项穆特希从来没看过的游戏,在她的母语里甚至没有这个词。

我第一次看到棋子时,心想‘是什么让那些小孩那么安静?”然后我看着他们下得那么开心又兴奋,让我也想要有一次那么快乐的机会。

费欧娜·穆特希(Phiona Mutesi)

但穆特希深为这些美丽的黑白棋子着迷,她看着哥哥与其他小孩下得那么专注却又快乐,仿佛忘记了外头的纷乱与绝望。她静静地偷看,一边搜寻着教堂内有没有任何食物,直到一个人对她喊:“女孩,进来吧,别怕。”

叫她的是穆特希未来的国际象棋启蒙老师卡坦德(Robert Katende)。穆特希当时并没有想到,从那时起,自己的人生将开始不同。

生于卡特威,死于卡特威

穆特希出生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卡特威(Katwe)。20世纪中期,这里曾是贫穷工匠的聚集地,后来成为市内犯罪最猖獗的贫民窟。因为没有下水道设施,却又承接着市中心直接排放的污水,卡特威苍蝇满天飞,空气恶臭。每到雨季,居民总得睡在屋顶上才不会溺毙。

有句话说,“生于卡特威,死于卡特威”。疾病、暴力与疏于照顾,都可能是孩子的死因。根据统计,当地40%的青少女都有小孩,年纪轻的单亲妈妈无力负担家庭生计,孩子只好流落街头,又生出更多小孩,这种悲惨的轮回不断在卡特威的街头重演。

穆特希曾经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女孩。每天早上五点,她就得起床到外头找干净的水,并且要非常小心,才能在这个视女性为性交与育儿工具的国家保护自己。父亲死得早,家庭重担都在母亲身上。母亲每天凌晨徒步5公里,向人批发蔬菜到市场转卖,有时还得离家许多天,只为挣得一家温饱。

乌干达国际象棋天才Phiona Mutesi。
乌干达国际象棋天才Phiona Mutesi。

所谓的“家”,从来不指涉任何固定住所。穆特希家曾因屋况恶劣或遭窃等原因,在四年内被迫搬迁五次。有房屋遮蔽时,一家子就挤在两组发霉的床垫上,运气不好就流落街头。

生存实难。也正是如此,穆特希起初每天走六公里去下棋的更大诱因,其实是那碗教会免费提供的麦片粥。

像女孩一样谨慎,像男人一样攻击

穆特希的老师卡坦德原是乌干达的足球运动员,因比赛中受伤而后加入美国基督教会赞助的体育活动宣教团。原先卡坦德教贫民窟的青年踢足球,但他发现孩子们对踢球没兴趣,转而将自己业余玩的国际象棋当作替代课程,却意外获得回响。卡坦德说,因为国际象棋是个必须藉侵略来生存的游戏,这个概念对于贫民窟孩子而言,很容易接受。

穆特希也一样。刚学棋时,她毫无战略可言,在棋盘上横冲直撞,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赢得对方,常牺牲掉关键棋子。后来卡坦德要她“下得像女孩一点”,意指更谨慎冷静,并将自己所学都教给穆特希。

一年后,他已经不再是穆特希的对手。

穆特希用棋艺逆转了一般人对女孩的印象。她说自己赢的第一个对手,是象棋社团的小男孩。在被穆特希将军后,这个男孩竟因输给一个女孩子,哭了起来。社团里下得最好的男孩 Ivan Mutesasira 则回忆,第一次接触穆特希时,他理所当然觉得女孩子都很弱,“但后来我发现她下棋就跟男孩子一模一样。”他形容,穆特希下棋具侵略性,当你攻击她时,她会反击你,直到你无路可逃。

下棋很像我的生活,如果下了聪明的一步,你就可以远离危险,但任何错误的决定也可能是你的最后一步。

费欧娜·穆特希

穆特希说喜欢下棋,因为下棋需要规划,如同她的人生。下对了,可以逃离险恶;若错了,可能全盘皆输。“国际象棋是穆特希生命中唯一能掌握的事,这也令她有机会感到自豪”,卡坦德说。在象棋以外的世界,穆特希仍旧非常封闭,她对于自己的背景感到自卑。但在象棋世界中,卡坦德不断告诉她,每个人都能提起一颗棋,因为它们这么轻;区别你与他人的,只是你选择在哪下这颗棋。

上了天堂再回到地狱

凭借着天赋与逐渐建立的自信,穆特希的棋艺突飞猛进。学棋两年首次对外参赛,就拿下当年乌干达全国少女组冠军,而后她又与贫民窟的两位男同学代表乌干达参加2009年在苏丹举办的非洲国际儿童象棋锦标赛,拿下冠军光荣回乡。

那是穆特希第一次出国,带队的乌干达国际象棋联盟秘书 Godfrey Gali 形容自己就像带着19世纪的人来到现代。机场的一切对她而言是那么新鲜,甚至当飞机上升至云顶时,穆特希还非常认真地问:“我们是不是会碰到天堂?”

穆特希没想到,随后的一切真的像天堂一般。饭店房间里自己独享的床、冲水马桶、餐厅中任自己挑选的餐点——这让穆特希觉得自己像个皇后。后来,乌干达队在锦标赛中打败16国队伍,带着冠军奖杯回国接受喝采。

卡坦德说当他看着穆特希在机场与队友开玩笑,第一次觉得,穆特希其实还是个小孩。

让我备受冲击的是,对他们(穆特希与队友们)而言,去到另一个世界然后再回来是多么困难的事。......这些孩子没法跟别人分享他们的经验,因为别人就是无法了解。

体育活动宣教团的执行长Rodney Suddith

但当孩子们回到卡特威,车窗随即紧闭,脸上表情也顿时变得严肃,那是贫民窟的面具。穆特希与队友在讨论后发现,他们没有人能收下奖杯,因为都会被偷走。下车后,他们接受欢呼与各种奇怪的问题,例如你坐着银色的鸟(指飞机)在天空飞吗?你为什么还要回来?

教会体育活动宣教团的执行长Rodney Suddith看在眼里,深知穆特希们的心情落差有多大。他表示,对贫民窟的人而言,苏丹就像是月球一样。这三个小孩无法与人分享经验,因为那完全不在他们的认知当中。这也让Suddith难过地想,孩子们达成的这些成就,对他们而言真的好吗?

那晚,穆特希离开庆祝现场准备回家,有人兴奋地问她,“你要跟你妈说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她回答,“我得问她,‘我们有足够的食物当明天的早餐吗?’”

鼓舞更多“穆特希”女孩

尽管穆特希逐渐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她仍然如同大多数乌干达的女孩及女人一样,对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到不自在,因为通常没有人会在乎。她知道国际象棋让她与众不同,但那也使她在这个乌干达最危险的区域里,被当成目标。多数时候,她只用耸肩回应关于她的问题。当被逼着讲话时,她通常盯着自己的脚,用没人听得清楚的音量说话。

但现实没有阻挠穆特希的脚步,她飞到西伯利亚及伊斯坦堡参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与各国选手切磋。2012年,穆特希的棋艺在奥林匹克赛事中,获得世界国际象棋总会的肯定,让她成为乌干达第一位拥有“女性大师候选人”(Women Candidate Master)的棋手。

当穆特希输了比赛时,她是真的觉得受伤。但我喜欢她这样,因为那可以让她渴望自己能变得更强。

乌干达国际象棋代表队教练George Zirembuzi

面对比赛,穆特希单纯地对输赢做出最直接的反应,不懂得故作姿态、玩心理战。在西伯利亚参加奥林匹克时,穆特希曾经为了输给她认为不该输的对手,难过了一整晚。然而,让卡坦德印象深刻的是,当穆特希在下一场比赛中再度输给埃及的特级大师Khaled Mona时,她并没有感到泄气。相反,穆特希深受实力坚强的对手鼓舞,笔直地走向卡坦德,对他说:“教练,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特级大师。”

后来,这位贫民窟女棋王的经历被体育作家Tim Crothers写成书 The Queen of Katwe(《卡特威的女王》),迪士尼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曾经木讷的穆特希,后来去过美国宣传书籍,2013年更受邀到纽约世界妇女高峰会演讲。

现在20岁的她,已经是个英文流利、充满自信的女孩,也拥有一个安稳的家了。

对多数人而言,这或许已足够成为迪士尼故事的美满结局。但对穆特希而言,她的追梦之路还在继续。她仍向往成为特级大师,但国内的师资无法让她更进步,这让她想要出国深造。此外,她还想要当个医师,帮助在贫民窟里那些生病受苦的孩子。

就算在国际象棋界,女孩子总是被忽略。但我不认为女孩不能打败男生,只看你相不相信自己。

费欧娜·穆特希

而她最大的影响,则深植在乌干达少女们的心中。穆特希回国后举办了第一个女性棋艺社团,超过400名乌干达少女报名参加。在这个社团里,乌干达少女不只学棋,也学会独立自主,她们学会在结婚生子前完成学业、勇敢追梦,就跟穆特希一样。

曾经只将生存视为人生唯一目标,穆特希的经历之所以鼓舞人,或许并不在于那个人生转捩点,而在于被对手击垮后,她被鼓舞的决心。正是这份决心,让故事尚未终结,让希望继续存在更多“穆特希少女”心中。

1
根据乌干达国际象棋联盟主席表示,穆特希的影响力让参加全国象棋比赛的女性选手多了1倍。

声音

许多人面对各种挑战,想努力活下去,最终却失去希望。如果这样的故事刊出来,便能成为某种着力点,让人们试着在痛苦人生中找到希望。

穆特希的国际象棋启蒙教练卡坦德

穆特希的故事鼓舞了乌干达许多像我一样的女孩,现在我们相信我们也可以实现远大的梦想。

在迪士尼电影中饰演穆特希的Madina Nalwanga

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chess),又称欧洲象棋或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战略棋盘游戏,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游戏之一。其棋盘由64个黑白相间的八乘八网格组成。每位玩家开局时各有16个棋子:一王、一后、两车、两马、两象和八兵,各具不同功能与走法。棋手目标是将死对方的王。游戏过程分三个阶段:开局、中局、国际象棋残局,共有10的43次方至10的50次方种棋局变化。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卫报ESPNThe New Yorker台湾立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