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巴西总统罗塞夫被罢免,副总统接任料执政从左转右

刊登于 2016-09-01

2016年8月31日,巴西巴西利亚,被参议院弹劾正式罢免的前总统罗塞夫,告别发言后与支持者拥抱。
2016年8月3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被参议院罢免总统职务的罗塞夫在发言后,与支持者拥抱“告别”。

8月31日,巴西参议院就针对罗塞夫(Dilma Rousseff)的总统弹劾案进行了最后一轮投票,结果为61票赞成、20票反对,在赞成票数超过三分之二的54票之下,弹劾案获得通过。作为巴西史上首位女总统,罗塞夫被罢免后,其原本至2018年届满的余下任期,将由原副总统、隶属保守派民主运动党(PMDB)的泰梅尔(Michel Temer)接替。泰梅尔于9月1日已宣誓就职。

这亦意味着,罗塞夫所属的左翼劳工党(PT)持续13年的执政要告一段落,预料巴西政府将由中间偏左转向中间偏右。

参议院表决弹劾案后,随即又就是否禁止罗塞夫在8年内担任公职进行投票,结果为42票赞成、36票反对、3票弃权;由于赞成票数少于三分之二,议案未获通过,意味罗塞夫毋须离开巴西政坛。

罗塞夫被弹劾基于两点理由,一是她在制定2014年的财政决算时涉嫌违法,包括未经国会许可向国有银行举债,以掩盖政府的财政赤字;二是她领导的政府在国家石油贪腐案中不作为。

我知道我会被审判,但我问心无愧,我没有犯罪。

罗塞夫于29日就弹劾案于参议院上自辩

2010年,罗塞夫代表劳工党参与总统选举,并胜选;2011年1月,她正式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2014年,她再度胜出总统选举、成功连任,但基于财政决算涉嫌造假、涉嫌贪腐等丑闻先后曝光,以至在经济困境下耗费筹办2014年足球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她的第二个任期展开后不久,民调支持率已降至约10%。

围绕罗塞夫的政局动荡扰攘多时。早在2015年8月,巴西16个城市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要求罗塞夫下台。12月,针对罗塞夫的弹劾案被众议院接受。今年3月16日,罗塞夫任命与自己同陷石油贪腐丑闻的劳工党创办人、前总统卢拉(Lula da Silva)为内阁幕僚长,再度刺激民意;此前,巴西曾发生全国大型示威,遍及该国约300个城市,抗议罗塞夫和卢拉。

今年4月17日,巴西众议院以多数票通过了对罗塞夫的弹劾案,议案转交参议院审议。5月12日,巴西参议院全体会议在首轮投票中通过弹劾案,罗塞夫随即被强制停职,副总统特梅尔出任代总统。8月10日,参议院在第二轮投票中再次通过了弹劾案。

弹劾案的最后审理阶段自8月25日展开,由巴西联邦最高法院主持,控辩双方在参议院发言并提出各自的证据。8月29日,罗塞夫接受了逾14小时的质询,在此之前,她发表了30分钟的讲话为自己辩护,否认犯罪,并要求参议院废止弹劾案。8月30日,参议院对弹劾案进行了最后的辩论,并最终于31日投票表决。

泰梅尔组建中右翼联合政府

针对罗塞夫的弹劾案得以通过,泰梅尔被视为主要推手之一。今年3月,泰梅尔主导 PMDB 退出执政联盟,转而与反对党结盟,造就反对派成议会多数。

现年75岁的泰梅尔,于9月1日已宣誓就任巴西总统,并组建起中右翼联合政府,计划通过经济私有化、削减国家机构开支,以带领巴西脱离经济困局。预料他亦会落实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削减社会福利、严格限制发行新国债等措施。有分析指,相比罗塞夫,泰梅尔更得金融市场的信任。

本周稍后,泰梅尔将以巴西国家元首的身份,飞往中国出席在杭州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

声音

世界需要知道,我们的投票不只是针对财务问题。弹劾是局势特别严重时我们要采取宪法赋予的补救措施。这就是现在的情况。

弹劾罗塞夫请愿书的作者 Janaina Paschoal

如果罗塞夫被弹劾,那我希望将来能有一位司法部长有幸请求罗塞夫的原谅。如果罗塞夫届时还活着,则请求她本人的原谅;如果她已经去世了,则应该请求她子女、孙辈的原谅。

前司法部长 José Eduardo Cardozo 抨击弹劾案

罗塞夫

迪尔玛·罗塞夫(1947年12月14日-),巴西政治家,保加利亚裔移民之女,2010年当选巴西总统。她的父亲是保加利亚共产党的一名活跃成员,因遭受政治迫害而移居国外。她于1970年代开始积极参政,还因参加反独裁的左翼地下组织“马克思主义游击队”而坐牢;1972年获释后,她又在南里奥格兰德州继续从政,并协助成立民主劳工党。她在2000年离开民主劳工党,加入巴西劳工党;2002年获卢拉委任为矿业及能源部部长;2005年擢升为总统府幕僚长(即总统办公厅主任)。2010年3月,罗塞夫辞去公职,参选巴西总统,得到卢拉和中间偏左执政联盟的支持,成为巴西首位女总统。2014年巴西总统选举,罗塞夫以微弱优势连任。第二个任期上任后不久,民调支持率降至一成。她于2016年4月17日遭联邦众议院多数票通过被弹劾,并于8月31日被正式罢免。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纽约时报新华社美国之音德国之声中央通讯社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