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纽约·广东·香港:一部废弃手机的环球旅行

每当夜深人静时,你是否会想起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手机:它们都去哪了?

端传媒记者 张可

刊登于 2016-08-24

2016年4月22日,印度班加罗尔,一家回收公司收集的电子垃圾。
2016年4月22日,在印度班加罗尔(Bengaluru)的一家回收公司收集的电子垃圾。

许多人都会承认,可以几天不见任何亲朋好友,但离开手机,一天都不行。然而,你的这位“好朋友”通常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后就会离开,可能是你“喜新厌旧”换了一部新手机,又或许是它“粉身碎骨”而报废。

被淘汰的手机与废弃的家用电器、电脑等一起,被称作“电子垃圾”(Electronic Waste)。但这些人类数码生活的垃圾,埋藏着不少可再利用的资源,同时却也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曾经广泛用于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CRT)内的铅、电脑元件中的砷、汞和手机原材料中的砷、镉等物质。

技术快速更新、生产成本下降、产品迅速换代——这些都加快了人们对电子产品“移情别恋”的速度,进而导致全球电子垃圾的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电子垃圾的转移、回收和处置等环节备受关注。

电子垃圾

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电子垃圾含有毒成分,但是也包含一些有价值的、较为稀缺的材料,复杂的电子设备里可以含有高达60种化学元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即使在发达国家,废弃电子设备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由于其工业过程可能对工人和附近社区造成巨大安全威胁,必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避免不安全的污染物暴露在外。(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自“垃圾堆”的呼喊

根据研究机构联合国大学(UNU)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从2009年到2014年翻了一倍,达到4180万公吨。“垃圾大户”美国占710万公吨,紧随其后的中国也有600万公吨;按人均来算则以挪威居首,每人每年制造28.3公斤电子垃圾。

电子垃圾处理是全球产业,但垃圾的流向极不均衡,主要是从欧美流动到亚非拉。发达国家制造的大量电子垃圾,大部分都由监管松懈的发展中国家处理。2012年,中国处理了全球70%的电子垃圾,数倍于本国制造的垃圾;其余垃圾则被运往印度、南非、尼日利亚等国。

在这些“可爱又可恨”的电子垃圾中,铁、铜和金等无毒材料价值较高,且回收成本低于自然开采成本,被回收利用后还可让从业者获得不菲收入,但其他有害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却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今年8月,《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一篇评论文章呼吁,应通过国际合作阻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倾倒电子垃圾。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国际发展学院教授关大博、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王兆华等人在文章中提出建议,处理电子垃圾的对策应包括:

  • 确立国际准则及加强立法,禁止有毒物质进口,监管可疑的二手产品出口;
  • 设立批准垃圾处理公司从业资格、推进技术转移的行业团体;
  • 研究人员及监管者在制造、使用、处理、回收和再利用环节中,使用射频辨识(RFID)追踪电子元件;
  • 提升电子产品消费者对电子垃圾问题的认识等。

(这些对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更清洁、消费更节约的循环经济模式。

关大博等在《自然》撰文呼吁

在科学家发出呼吁之前,国际社会早已于1990年代便通过《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及其修订案,致力于控制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特别是从发达国家输出至发展中国家。除美国外,全球大多数国家均签署了这项国际公约。

即便如此,美国仍有大量的电子垃圾遗留在国内,就算是纽约这样的国际都市,也必须着手处理这一全球难题。

美国电子垃圾处理公司ERI。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大型电子回收商 Electronics Recyclers International(ERI)。

纽约的电子垃圾回收业

目前,美国并未制定国家法律,以强制要求回收电子垃圾,但有25个州通过立法设立了电子垃圾回收的拨款制度,禁止它们进入垃圾填埋场。在其他州,将有毒电子垃圾随手扔进垃圾桶,则完全“合法”。

随着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小且精细,回收难度也越来越大。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在内的科技巨头都对产品设立详细的回收方案,但均只适用于消费者退货的设备。大量的废弃电子设备还是被丢进垃圾桶,也有一部分被送到 Electronics Recyclers International(ERI)这样的大型电子回收商。比如在纽约,大部分的电子垃圾就是由 ERI 回收处理。

这是一场持久的挑战。负责任地回收电子垃圾是一项庞大的事业……我们的年回收量有数万吨。公司成立至今,回收总量已超过45万吨,而我们解决的还只是皮毛。

ERI 的 CEO John Shegerian

据网络媒体 The Verge 报导,ERI 在全美共设有7个运营点,自十几年前入行至今,每年回收的电子垃圾总量已由数十吨增长到数万吨。支撑这一产业继续发展的动力在于,ERI 的利润率也在暴涨。这间公司每月可以收获77吨铜和238公斤金、银、钯等贵重金属。贵金属材料主要卖给韩国 LS Nikko 和美国铝业等冶炼厂,经过冶炼厂的加工,变为高纯度大宗商品在市场出售。

电子垃圾回收并非易事,回收商需要从不同设备中取出可回收材料与贵重金属,同时将不可回收材料与有害废物分离开来。值得高兴的是,回收商所得高额收益也令研发更精细的收集、分类、拆解技术变得可能。ERI 声称,该公司收集到的电子垃圾中,有98%都得以回收利用。

然而,在相关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电子垃圾回收业则是另一番景象。

“生于”广东的手机“死后”又回来

曾经是全球制造业代工中心的中国广东,亦是电子垃圾转移链的终点之一,各类电器及电子产品可谓“生于斯,死于斯”。然而,电子垃圾的回收并不比组装更容易,缺乏相关技术的地方许多时候都只能依靠粗暴方式解决。

在广东清远,电子垃圾拆解就是一个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行业,其中龙塘、石角两镇曾是中国最大的进口电子垃圾集中处理地之一。据《南方日报》报导,国外的电子垃圾在珠三角码头上岸后,最终会经由公路来到清远,一部分流入有正规牌照的拆解场,另一部分则流散至村镇、公路周边的个体拆解户,由村民手工将零件捣碎、拆卸,将有用的铜、铝等金属分离后,无用的塑料等材料则就地焚烧。

这些“洋垃圾”被许多外地来的拆解商人视为摇钱树,清远本地人则依靠出租厂房等形式参与其中,但更多当地居民则对垃圾焚烧、掩埋造成的环境污染颇有怨言。

钱都给外人挣了,把污染留给我们。

清远当地居民

2007年开始,当地政府多次打击非法拆解商,但由于行业过于庞大,整治行动效果有限。2015年7月,《清远市清城区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出台,清远决心向电子垃圾污染宣战。

清远市称,2015年清城区龙塘、石角两镇已取缔2358家非法拆解散户,共涉及从业人员2万多人。为严防非法电子垃圾的流转,清城区还组建了约150人的查验队伍。在清城区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刘俊健对《南方日报》称:“在整治之前,当地镇村党员、干部响应政府号召,自身带头不再经营园外拆解行业,不再继续租场地给拆解散户,这为整治行动减少了很多阻力。”

除清远外,中国许多地方近年来都开始落实电子垃圾进口禁令,使得这条全球转移链逐渐发生改变。有调查指出,有毒电子垃圾正大量进入香港,新界地区已成为新的电子垃圾处理基地。

图为新界马鞍山市区及沙田。
今年5月,国际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BAN)透过 GPS 追踪器发现,66批离开美国的电子垃圾当中,多达51批入境香港。图为香港新界马鞍山市区及沙田。

香港的“沦陷”

国际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Basel Action Network,BAN)开展的“电子垃圾透明计划”(e-Trash Transparency Project)在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调查后,于今年5月发表报告指,许多有毒电子垃圾在美国通过正常渠道回收后悄然出国,而香港竟成为电子垃圾重灾区。

BAN 将200个可即时发送精准全球定位讯号的 GPS 追踪器装在废弃电子产品中,送往慈善机构 Goodwill 回收站及其他回收商。《香港01》报导指,调查最终发现200个追踪器中有66个离开美国,其中多达51个入境香港。截至今年6月1日,这51件装有追踪器的电子垃圾中有36件仍留在香港,另外15件则被转移至中国大陆、泰国及台湾。

香港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与经济最进步的地区,执法落实程度却不如中国大陆,成为最新的污染天堂。

台湾《工商时报》评论

BAN 创办人 Jim Puckett 表示,香港已成为全球电子垃圾中心之一。他指出,香港多年来只负责将电子垃圾打包转口内地,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严打“洋垃圾”进口后,不法商贩已将拆解工序转移到香港进行。据他估计,现在每天约有50至100个电子垃圾货柜从美国运抵香港,估计最少有1000吨废料。

情况公开后,BAN 于今年7月底在社会公益请愿网站“change.org”发起联署,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着手处理问题,禁止美国向其他国家输出电子垃圾。

然而,这项联署反应一般,截至8月23日的参与人数约为7300人。

8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到2017年时,全球电子垃圾总量将有8座埃及金字塔那么重。

来源:自然香港01南方日报The Verge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