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就想“港”一点:一个香港青年的上海粤语学校

7年可以让一个内地人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而7年让在香港土生土长的Justin,成了上海一家粤语培训机构的校长。

端传媒记者 江雁南 发自上海

刊登于 2016-08-22

Justin拿著一块提词版,走到话筒前向在场女嘉宾做自我介绍。这是大陆的一档电视相亲节目《百里挑一》的现场。不同于其他男嘉宾围绕自己总结的关键词,Justin提词版上写的是“笨猪跳、火车未到站、波”。

Justin向在场女嘉宾介绍:“笨猪跳”是蹦极,“因为谁去跳谁就是笨猪”;“火车未到站”指的是裤子拉链没拉好,“你不觉得裤子的拉链很像路轨吗?”;“波”最简单,就是ball的音译,“球”的意思。

这个港味浓郁的开场白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如此,Justin还教了台上一众女嘉宾一句粤语绕口令:“入实验室,㩒紧急制”(注:按紧急键),其拗口易错引起全场爆笑。

港你知粤语学习班的同学们在上海上课。
港你知粤语学习班的同学们在上海上课。

Justin,中文名刘奋洋,29岁,香港人。身高181厘米,曾是香港青少年篮球队的成员,外形健硕如健身教练。眼大肤白,性格里还带点“自来high”。中学就读于香港名校皇仁书院,大学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金融会计学专业。在相亲节目上,他自称“铜锣湾男神”。

今年是Justin在上海第7年。7年可以让一个常居香港的内地人获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而7年让在香港土生土长的Justin,成了上海一家名为“港你知”的粤语培训机构校长。

2009年,Justin第一次来到上海实习就喜欢上了这里。上海人民广场那巨大而人潮汹涌的地铁换乘站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去罗湖”。Justin对这个不同于香港和英国的场景很著迷,每天穿行而过的有背著红白蓝三色蛇皮袋的农民工,也有手捧咖啡的“鬼佬”(注:老外),“这场景好像只有在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才能看得到。”

2010年大学毕业后,Justin开始在上海找工作。一开始并不容易,没有经验的他曾投过几百份简历。第一份工作是做证券公司的分析员,月入只有4000人民币。而彼时,香港的洗碗工已有超过一万港币的月薪。

为了增加收入,Justin下了班之后就在一家语言培训机构兼职教粤语和英语。但是内地通行的粤语教材版本老旧,以传统的广式粤语内容为主,“其实是没有办法通过学粤语更深入地了解香港文化”。

作为中国的两个商业金融之都,香港和上海的往来极为频密。据非官方统计,有多达10万香港人在上海定居。沪港之间每小时有三班飞机。但在上海普通人的日常里,和粤语接触度却非常低。“来到上海才发现,这里电视台播的TVB电视剧都是普通话配音,”Justin说。但还是有不少人对粤语有兴趣,喜欢在网上看原版的TVB、香港电影、听粤语歌。

2013年,Justin任职的私募基金公司被收购,只有8万元人民币储蓄的他决定投身创业。思前想后,不如开粤语学校。“我不知道市场有多大,没有这方面的市场调研,但不妨一试。”

“你能明白这种感受吗?这比以前做私募基金,每天盯著大盘看钱涨钱跌有趣、有意义得多。”

公司被命名为“港你知”,来源于张学友的一首歌“讲你知”,“讲”和“港”在粤语中谐音。开培训班不难,“花钱搭建一个网站、租一个教室、注册一间公司”,“不懂就用百度查,然后在大街小巷转,看看哪里能租教室”,Justin就此踏上了创业之路。

上海港你知粤语学校校长劉奮洋。
上海港你知粤语学校校长劉奮洋。

有了“创业头三样”,Justin又请了一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语言学硕士的马来西亚人一起编写教材──“这绝对是最紧贴香港文化的粤语教材,”Justin颇为得意。

不同于内地市面上其他的粤语教材,“港你知”的教材一律使用繁体字,“因为香港就是用繁体字的,这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出的《粤语审音配词字库》做粤语拼音,而不是内地粤语教材的通用的“平上去入”注音法。内容上,每课都会介绍香港的文化,比如:香港公屋与居屋的区别、“港女”是怎样的女子、什么是MK文化(MK指旺角)等。

一切准备就绪后,“港你知”开门招生。网页上的报名电话是Justin本人手机号码,“没有钱雇人”,他笑称自己做了整整两年客服。

Justin估算,8万元的启动资金可以在上海“挨半年”,这里面还不包括宣传费。在这半年里,Justin偶尔能接到一两个学生,作为“港你知”当时唯一的导师,他提供VIP服务,自己一对一教学。

“我其实挺认同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说的话,在哪里创业都挺难的。”一个香港人,说著结结巴巴的普通话来到上海,从4000元人民币月薪开始,前前后后搬过5次家,到现在还和别人合租一个公寓,刚开始创业的半年经常失眠。他发现,打不开市场的问题出在没人知道“港你知”是什么。

快熬不下去的时候,朋友介绍Justin上了上海的一档电视相亲节目《百里挑一》。“一下子火了,”Justin说,“但‘铜锣湾男神’这句自我介绍是导演硬逼我说的,我自己说都想吐。”2014年,这档电视节目成了“港你知”的免费推广。很快,Justin有了第一个7人的粤语班。

那年,Justin还开始试用“微信公号”推广“港你知”,作用相当于脸书的专页。在公号上,Justin会每天发布录音,教人说粤语,比如“你知道香港旺角电影有哪些吗?”“香港的零食怎么说?”除此以外,“我的内地同事会教我尝试一些新玩法”,比如来自上海的网络红人“Papi酱”火了之后,Justin也开始自己录小视频,创作了“男神教你说粤语”系列,“效果也不错”。

目前,“港你知”的学生已经累计有800人,微信公号粉丝已累计到了1万人。

除了那些对粤语电视剧、电影、歌曲很有兴趣的人之外,Justin的学生还包括,陆港两地婚姻中的一方、去香港求学的学生、在港资企业工作的白领。“曾经遇到过学员,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上海人,从小上海长大,不会说粤语。”在内地的港资企业,也会要求Justin去给内地雇员授课。甚至有驻上海的港澳办官员,连著上了初级班和中级班。

随著学生人数增加,“港你知”的教学团队从Justin一人,扩展到10人,老师来自香港、马来西亚、广州。他们按照香港“补习天王”的样式,拍了一组定妆照。10个老师,西装革履,双手交叉在胸前,Justin开玩笑说自己也扮一回香港的补习天王,并指著照片问记者,“系唔系几pro?”(是不是很专业?)

上海港你知粤语教课上,同学在书上做笔记。
上海港你知粤语教课上,同学在书上做笔记。

Justin记得最有趣的经历是,有一次课上到一半,整栋楼断电,他带著所有学生在楼下的麦当劳上课。Justin绘声绘色地说道,“你能明白这种感受吗?这比以前做私募基金,每天盯著大盘看钱涨钱跌有趣、有意义得多。”

近年,中港两地矛盾日益加深。无论是在内地的香港人、或是在香港的内地人,都成了夹心层。在中港之间的Justin习惯了一边看优酷和土豆,用百度和微信,一边翻墙看《苹果日报》和脸书。

“两边有我不同时代的朋友。”每年回香港,香港的朋友还是会打趣的问到,内地的食品安不安全,“地沟油吃了没事吧?”他们还不太知道在内地已成日常必备APP的滴滴打车和大众点评,Justin和他们只能聊Uber和Airbnb。2014年香港雨伞运动的时候,坐在内地的出租车上,Justin不敢说自己香港人,“我都说我广东来的。免得司机一聊政治,我就要代表整个香港。”

“我想我教粤语文化,就是做点微小的行动,帮助两边互相理解,”Justin说。“语言是文化的桥梁,彼此应该多认识一点。”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