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打开邮箱, Peter Wong 写了封信给Coco Chanel

如果时光可以旅行,要为当时的你进行视频直播的话,只需把你一天的上班情景摄录下来,然后不停重播几十年也不会失真。

刊登于 2016-08-19

编按:Woody Allen 9月底在香港公映新作《Café Society》,电影的名字已诱发我们多方遐想。人类从来对不太明白或未曾身历其境的Society充满向往情怀,像Café Society这源自1920至1930年代的欧美社交生活圈子,叫当代的文人雅士跃跃欲试。

试想像,如果你正身在其中,与各位当时得令的艺术家及大文豪把酒言欢,争辩各种文学意义或艺术含义,恣意让时光消逝,该是多么风流快活。

更重要的是当中许多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符号,令人无限启发,端传媒由今天开始连续四周的星期五,呈上一系列由这电影Café Society带动的专题。第一集,刚好碰上Coco Chanel的生日⋯⋯

亲爱的Coco

今天(8月19日)是你的生日,首先祝你生日快乐。虽然我不知道现在你活着的国度或维度会否庆祝生日,但请容许我这个小小粉丝在今天的世界向你送上我的祝福。

其实更喜欢用Gaby这个源自你本名Gabrielle的暱称来称呼你,因为它同时也是一位挚友深爱的女朋友名字,可惜她也和你一样早登极乐。但Coco这个由你父亲起的暱称应该是更多人熟悉吧。

其实自你1910年代在巴黎开设帽子店,至今经已一个世纪,无论是Coco或Chanel,或Coco Chanel,它们都已化作远超于名字本身意义的代名词,更多象征着多种含义:时尚、经典、奢华、先锋,当然,还有孤傲、难以高攀、特立独行等等。如果你今天还在人世的话,肯定自动当选为最红的网红,或最具影响力的KOL。

当然,我也可以十分肯定的说,你根本不会把这些称号放在眼内,因为你从来只相信自己,和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创造的东西,如果当初你会把这些无聊的话放在心上,你也不可能走到今天,拥有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气势了。

纵使如此,今天请容许我以一个近年我专注研究的名词称号冠在你身上,我要说的便是Cultural Creative,虽然这个名词要在2000年才出现,但我仔细想来,发觉你早已是这范围的代表人物。

Cultural Creative一词源于美国社会学家Paul H. Ray于2000年出版的《The Cultural Creatives :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一书,作者和合著的Sherry Ruth Anderson有感美国社会阶层于20世纪末期在主流的现代派(modernist)和传统派(traditionalist)外,开始出现了第三流派,于是早在1987年开始了全国性调研,访问了超过十万人,探讨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十三年后得出这个第三流派的结论,并以Cultural Creative命名。

Cultural Creative至今没有正式的中文译名,我们姑且称为文化创意人,他们和近廿年我们一直谈论的文化或创意产业没有直接关系,但当然有所重叠。如果要简单解释文化创意人的定义,除了他们必然喜爱某种文化及拥抱创意外,更重要是他们都会同时拥有两种意识──对生活方式有要求,及对社会议题充满关怀。

对生活方式有要求,自然便注重质量并讲究天然,摒弃流于表面而且人造的东西;对社会议题的关心,自然便不会墨守成规,全盘接受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而是敢言发声,挑战现状。

而Coco你恰恰便具备这两种意识,当年你一个举动便包容了这两种意识,我所说的是你一声令下,让店舖的裁缝师以一直只用于男士服装及运动装的布料缝制衣服,并向世人宣布,女士服装不应该像当时般,低胸束腰灯笼裙摆的穿给别人看,而是应该以简约舒适便于行动的穿给自己感受;这一举,亦推翻了社会上非人性化的女士打扮主流,解放女士,引领了之后数十年的时尚。

我在首映礼当日看了Woody Allen导演的最新作品《Café Society》,以1930年代的纽约及罗省为背景,电影女主角Kristen Stewart很明显便是一位在你举起的革命后的既得利益者。她以一身清新脱俗的打扮示人,和她真纯重情的性格相匹配。虽然故事在美国发生,但当年的美国已经深受早在1920年代便已凭一己独特风尚,还有凭借那瓶5号香水在巴黎成名的你所影响。

而当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生活回复歌舞升平,催生出所谓Café Society小圈子社交生活文化,你当然亦不会错过,并因为你自己的直率和敢言而结交了不少来自艺术界和文化界的朋友,你更欣然答应一些来自舞台剧界的朋友邀约,替他们设计戏服。

容许我在这里再赞你一下,纵使活在如斯五光十色夜夜笙歌,你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你很了解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追求,你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会以什么设计师或裁缝师或工艺师自居,你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叫CHANEL的品牌的创办人,但你拥有一个很强烈的欲望,便是希望自己创立的品牌能够流传下去,而你清楚唯一的方法,便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曾这样说,“Look at me : this is what you call a lady who design clothes. A simple worker. I am a worker. Some people don’t like that word, but I do.” 而从这二十年来我接触阅览过关于你的传记或文章,了解你的待人接物生活言行,我眼前出现的你,正是一名这样热爱工作,并热爱自己所创立的品牌的工作人。

由于我不是女人,我无法透过使用你设计的产品以自己肉体来感受你。所以如果说我喜欢你,那一定是一种精神上的仰慕,而我最深受感动的,是你自1937年开始直至1971年初离世之间,入住巴黎Hotel Ritz的三十多年,几乎毫不间断地每天从酒店步行至隔邻Rue Cambon的工作室上班的情景。如果时光可以旅行,要为当时的你进行视频直播的话,只需把你一天的上班情景摄录下来,然后不停重播几十年也不会失真。

你在瑞士洛桑的墓碑上,除了顶头那五个狮子头像雕刻外,只是简单地刻印着你的名字及出生离世年份,如果可以让我在墓前添加一句:一位热爱着工作的人。

感谢你在133年前悄然来到这世上,然后在艰苦经营并经历了两次大战后,依然不忘初衷。我们作为后来者,只有赞叹和佩服的份儿。

最后再祝你快乐,希望你在另一个国度,同样愉悦和满足。

Peter Wong 敬上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