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炎黄春秋》风波:7名原编委起诉杂志社侵犯姓名权

刊登于 2016-08-18

 2016年8月16日,北京,《炎黄春秋》前副总编辑王彦君等人站于朝阳区法院外。
2016年8月16日,北京,《炎黄春秋》前副总编辑王彦君等人站于朝阳区法院外。

一向视为中共党内改革派发声阵地的《炎黄春秋》杂志自近来风波不断。8月16日,该杂志社原七名编委向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提起群体民事诉讼,起诉中国艺术研究院(简称艺研院)在接管杂志社后未经同意,擅自任命他们担任编委并在新刊刊登他们的名字,涉嫌侵犯姓名权,要求杂志社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目前法院已接受申请,将在七日内回复是否受理。

提起诉讼的包括社长杜导正、副社长胡德华、总编辑徐庆全、副总编王彦君等。他们此前曾发表声明,指艺研院接管后的《炎黄春秋》8月号为伪刊。王彦君称,8月号文章质量“不堪入目”,甚至出现三篇稿为同一作者的情况,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是一种侮辱。

《炎黄春秋》秉笔直书,以史资治,实事求是,以史为鉴,这也是《炎黄春秋》存在的价值。

《炎黄春秋》官方帐号置顶微博

8月16日,王彦君曾作为杂志社48名编委及顾问的代表,向杂志社现负责人郝庆军送去《关于不担任“炎黄春秋”杂志顾问和编委的声明》。但郝庆军拒收声明,并对新刊被称为“伪刊”表示不满,称如果在8月25日前未能收到由顾问及编委亲自签名的“表示不担任编委”的函件,将继续在下一期刊物上使用其名字。

8月4日,杂志社48名顾问及编委联合签名《顾问和编委会声明》,指其为创办人杜导正主持杂志时期聘任的顾问及编委,支持此前《炎黄春秋》于7月17日发布的停刊声明,并指若任何盗用杂志名义出版的刊物上出现其姓名,将会依法追责。但《炎黄春秋》杂志社随后发布公告,称由于无法辨明声明真伪,已向多名编委和顾问发函征求去留意见,并称需要在收到信函后5日内以书面签名形式回复,否则视为同意担任。但王彦君指出,难以保证年事已高或不在国内的编委及顾问能收到征求意见函。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原《炎黄春秋》社长杜导正,7月21日接受采访时说

《炎黄春秋》杂志此前收到主管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通知,宣布撤换改组杂志管理层,以“年事已高”为由免去93岁的创办人、社长杜导正的职务。

7月18日,原执行主编吴伟发布杜导正签名的《停刊声明》,声明指艺研院单方面销毁与杂志社的协议书,宣布改组领导机构,侵犯了出版自由和该社自主权,“自即日起(即7月17日)停刊,此后任何人以《炎黄春秋》名义发行的出版物,均与本社无关”。发布声明后,杂志社曾就艺研院单方面毁约和强行接管的行为提起诉讼,而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和中级法院拒绝立案。

吴伟曾在采访中表示,《炎黄春秋》停刊事件代表著中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严重变化,“要是《炎黄春秋》停刊的话,党内的改革力量就没有了一个声音。”

19
据BBC中文网,在过去25年间,中国当局曾19次试图封杀《炎黄春秋》杂志。

声音

《炎黄春秋》这本杂志的存在,起码反映了中共内部还存在这样一个主张还历史本来面目、让历史照亮未来的媒体,尽管很艰难,但是它仍然存在了25年。到了今天,也可能走不下去了。

原《炎黄春秋》执行主编吴伟

经过这么一番打击,(《炎黄春秋》)可能很难坚持原来的初衷了。党内改革派、开明派、温和的民主派又失一城,往后退了一大步。

原《炎黄春秋》社长杜导正

《炎黄春秋》要变成《“乌有”春秋》了。

中国网友

来源:明报苹果日报纽约时报中文网BBC中文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