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研究发现,复仇带给人的并非只有快感

刊登于 2016-07-13

华盛顿白宫附近的一个店铺售卖本·拉登的T恤衫。
美国学者设计实验研究人们对于复仇的情绪体验。图为华盛顿白宫附近店铺售卖本·拉登之死的T恤衫。

“为什么人类对复仇有共同的文化期待,认为这能使他们感到愉悦和满足?”带着这样的疑问,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和脑科学博士生 Fade Eadeh 展开相关研究,并发表报告指,复仇带给人们的并非单纯的快感,而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复仇也不如人们期待的那么有满足感,长远来看反而会让复仇者不那么开心。

我们热衷复仇是因为我们惩罚了侵犯我们的人,而我们厌恶复仇是因为我们又想起了对方当初的所作所为。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 Fade Eadeh

这份研究报告发布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 ,研究者进行了3次实验,每次都有200名志愿者参与。参与者会被要求阅读两条短篇新闻,之后在网上填写问卷,描述他们阅读新闻后的心情和情绪的强度。

在一次实验中,参与者拿到的两篇新闻分别是:美国击毙了与“9·11”恐怖袭击事件有重大关联的基地组织前首领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以及一篇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无政治管控的内容。随后,他们需要在25个随机形容词中测评他们的情绪,这些词包括:高兴、易怒、恼怒、沮丧、悲伤等。Eadeh 表示,之所以选择本·拉登死亡的新闻,是因为这一案例可以给“为什么复仇可能导致负面情绪”提供解释。

此前,柯尔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2008年就有一项关于复仇的研究,另一位研究者 Alan Lambert 也曾于2014年做过类似研究,他们都将关注焦点放在实验者的“心情”上,并且发现了些微关于复仇导致积极心情的证据。

然而,此次实验的研究者在数据分析阶段进行了调整,将测评对象聚焦于“情绪”,而非“心情”。心理学家有时候会对这两个概念交叉使用,但二者有重要的区别。“情绪”通常伴随清晰和具体的动机,往往强烈而短暂;“心情”则相反,一般会逐渐产生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往往不太强烈。

在此项研究中,Eadeh 和他的同事使用了复杂的语言性工具和标准的情绪测量方法,来详细分析人们在读过与复仇相关的文章之后,在自我汇报的时候情绪发生的变化。他表示,“我们的报告显示了复仇带来的情绪化结果是混杂的状态,人们复仇后既会体会到好的一面,也会体会到坏的一面。”

为了检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者们还做出进一步尝试,替换了新闻素材中可能使读者产生特定情绪或心情倾向的内容——比如为了避免刺激读者的爱国情绪,将关于奥运会管控的文章换成了一篇与食物过敏有关的文字;而关于击毙本·拉登的文章也删掉了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对“9·11”袭击事件报复的描述。不过却得到了近乎相同的实验结果。

Eadeh 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在复仇中体会到快感,是因为他们修正了一项错误,惩罚了一个坏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美国人往往会对本·拉登的死感到很大的满足,可能是因为我们除掉了一个恐怖组织的幕后主使。”

2977
“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在世贸中心、五角大楼及4架飞机中,总共有2977人死亡,24人失踪。

声音

我们发现人们在复仇的时候会同时表达出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复仇不单是苦涩或愉悦的,而是二者兼备。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 Fade Eadeh

我们会持续打击你们,在你们的国家与海外锁定你们为目标,为在巴勒斯坦、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索马里与其他穆斯林土地遭迫害至死的人民报仇。

基地组织(al-Qaeda)前首领本·拉登(Osama bin-Laden)之子哈姆扎(Hamza bin Laden)近日在录像中称

“9·11”恐怖袭击

“9·11”恐怖袭击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根据美国政府的说法,这次袭击由基地组织所发动。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民航客机。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的许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3架飞机撞向位于维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的五角大楼。在劫机者控制第4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桑莫塞郡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4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随后,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对外宣布自己与“9·11”事件无关并撇清关系。(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theSOURCE每日邮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