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挤进全港50家国际学校?这位太太给小童开了一间猎头公司

“找到学位是一门艺术,我们更像是一家猎头公司,会把合适的孩子推到合适的学校面前。”

端传媒记者 陈倩儿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6-05-06

加拿大国际学校。摄:Anthony Kwan/端传媒
加拿大国际学校。

在香港的富贵圈子里,金发碧眼的英国女人Ruth Benny是好一个人物。她创办了一个中介咨询机构,每天坐在香港上环的办公室里,接待一位又一位富豪太太。

这些太太们,有的是刚搬来香港居住的外国人,有的是在香港土生土长的华人,也有从中国内地过来的新移民。她们迫切地找Ruth Benny,目标只有一个——把孩子送到一所国际学校。

找到学位是一门艺术,我们更像是一家猎头公司,会把合适的孩子推到合适的学校面前

中介咨询机构Topschools创办人Ruth Benny

在香港,国际学校的学位跟房子的供应一样紧缺,长期一位难求。香港目前共有50所国际学校,提供41000个学位,但依然满足不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热切需求。据香港教育局在2012年研究报告显示,到了2016/2017学年,香港的国际小学至少欠缺4200个学位。

“找到学位是一门艺术,我们更像是一家猎头公司,会把合适的孩子推到合适的学校面前,说:‘嘿,我们有一位很强的候选人,你们要不要看看?’”Ruth Benny一脸自信地对端传媒记者说。

外国的、香港的、内地的家庭都要挤进国际学校

去年7月带着两个儿子从上海搬来香港后,39岁的陈芳哲很快被国际学校的激烈竞争吓倒了。她先为5岁的大儿子报读今年9月即将要入读的国际小学,去面试两家国际学校的,都以失败告终。最近,她发现家附近的7所国际学校全部爆满了。

在这大半年为儿子奔波找学校的过程中,她恍然觉悟,原来这个城市的妈妈们为了孩子让进入国际学校,各出其谋,提早准备:孩子提早报名、提早学习英语、提早培训面试技巧,甚至提早找来Ruth Benny办的这类“猎头”机构。

吸取了大儿子的惨痛教训,陈芳哲马上为3岁的小儿子报名入读2017年一家国际小学,得到的回复是:已经有600个孩子在候选名单上了,而一年级只招收不到100人。

陈芳哲出生在上海,曾在香港工作,后来到英国读书,返回上海后认识了来自欧洲的丈夫。2009年年底大儿子出生时,她选择来香港生产,孩子成了“双非婴儿”。

孩子出生后返回上海生活,直到去年她和丈夫决定将自己的金融公司转到香港,全家也跟着搬来了。来港后她一心想着找国际学校,对采用本地课程的学校,她说自己“绝对绝对不会考虑”,她的原因是:“要重新学粤语对孩子挑战很大,而且未来我们不一定长期在香港,孩子以后的方向还是要到外国去的。”

国际学校的课程能够衔接世界?图:端传媒设计部
国际学校的课程能够衔接世界?
国际学校又多又便宜?图:端传媒设计部
国际学校又多又便宜?
国际学校吸引越来越多本地生报读?图:端传媒设计部
国际学校吸引越来越多本地生报读?
如何获得入读国际学校的优先权?图:端传媒设计部
如何获得入读国际学校的优先权?
国际学校的学位和素质竟然影响香港经济?图:端传媒设计部
国际学校的学位和素质竟然影响香港经济?

在香港,国际学校起初是为来港工作的外籍家庭而设,大多采用英语教学,同时教授普通话。香港第一所国际学校是1967年开办的英基,由当时的港英政府创办,为来港的英国家庭孩子提供英式教育。但后来,外国教育制度的优势后来越来越吸引香港本地的父母。

近年,来自中国内地的家庭也加入了这支竞争大军——他们有的是双非孩子,有的是早前投资移民来港的,也有因各种商务原因搬来香港的。

三方叠加的需求,令学位需求达至疯狂状况,曾有新闻报告,有妈妈怀孕不久就拿着婴儿扫描图去国际学校要求报名,也有不少家长一掷百万,为牙牙学语的孩子买一份国际学校的债券,以获得入学优先权。

目前,香港50家国际学校中,36家都有发行被称为“债券”(debenture)、提名权(nomination right) 或“资本证明”的不同名字的债券,购买债券的家长可让孩子获得入读“优先权”。不少国际企业也会为从外国来港的员工子女购买“企业债券”。

纵贯全球,这种透过债券买优先权的制度称得上“香港特色”。这些债券是学校自行筹资、用于学校基建或发展新课程项目之用,并不受教育局或香港金融管理局规管,每家国际学校针对债券自己拟定政策,例如债券的价格,是否强制购买,债券是否可以归还,是否可以在二手市场上自由买卖等等。

目前,这些债券价格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和学位一样,一券难求。例如2012年开办的哈罗香港国际学校,最初债券300万,目前已经在二手市场炒到近600万;而在香港国际学校,债券每份200万,交易只能透过校方操作,据该校对端传媒表示,目前有大量家长在排队等待,要买到债券,至少要等十年。

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要策略性地规划未来

英国女人Ruth Benny创办了入学顾问公司-Topschools。摄:Anthony Kwan/端传媒
英国女人Ruth Benny创办了入学顾问公司-Topschools。

2013年,看准这个市场的庞大需求,Ruth Benny设立了Topschools,专门帮各类家长找国际学校,收费8000至50000港元不等。Ruth Benny出生于英国,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的她是香港通,早年曾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曾在汇丰从事培训工作,她自称与香港许多国际学校保持着良好关系。

在Ruth Benny的客人中,最大的群体是“混合家庭”,比如妈妈是香港人,去加拿大后取得加拿大籍,认识加拿大丈夫后,又回到香港定居。但近年,她目睹越来越多“纯粹的内地家庭”和“纯粹的香港家庭”希望挤进香港的国际学校。

Ruth Benny形容,内地家庭最财大气粗:“他们会说,我愿意花钱给孩子买一个学位,几百万不是问题。”而香港家庭最紧张“催谷”:“一些香港父母自己本来说粤语,却说是为了让孩子进国际学校,天天在家里和孩子说港式英语。”

要成功进入国际学校,首先把孩子变成“很强的候选人”,Ruth Benny说她通常的策略是先花时间教育父母。

面向内地家庭时,她会解释:“在香港,不是有钱就能买学位,首先孩子要通过学校面试。”——在她的内地客人中,90%的孩子不能通过香港国际学校的考试,主要因为国际学校要求孩子能够说“Native English”。而面向香港家庭时,她则提醒说,不要在家里和孩子说英语:“那让孩子不能学会真正的母语——广东话,只是让孩子学了Chinglish。”

不过,Ruth Benny 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要策略性地规划未来”。

“你要想清楚以后要让孩子进本地学校还是国际学校,再根据这个决定,去选择playgroup和幼稚园。”Ruth Benny一脸自豪地说,她的两个孩子,母语是英语,4个月大就开始去学习普通话的playgroup,目前两个孩子都在国际学校就读。

更早的规划其实在未出生时已经开始。在香港,目前有14家国际学校,只要婴儿拿到出生纸,就可以报名,对于前来咨询的怀孕妈妈,Ruth Benny常常提醒她们注意报名时间。

“从出生那天起到拿到出生证明,一般只需要七天时间,她们有的人为了提早报名,还让政府加快速度,早几天拿到出生证明。”Ruth Benny说,很多香港妈妈比她还着急。

除了规划,还要靠关系、钱和一点运气

儿子才不满六岁,已经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没有学校要他了。

正为孩子找国际学校的家长陈芳哲

“可能这就是香港文化吧。”陈芳哲说,来到香港后,她意识到“一切都要从怀孕就开始计划”。为了让大儿子应对国际学校的面试,她最近两次为孩子更换国际幼稚园,还请了一位私人老师为儿子补习英语,一周三次,每次接近两小时。

“儿子才不满六岁,已经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就没有学校要他了。但他进步得很快,我有信心,他一定会找到学校的。”陈芳哲坚定地说。

不过在另一位妈妈张桦看来,提早规划和学习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她与丈夫都出生于香港,现在住在香港西贡高尚屋苑。长期厌恶本地学校填鸭式教育的她,从孩子出生起就计划让孩子读国际学校,两个儿子目前就读国际幼稚园,讲一口流利英语。

“儿子的同学都是外国人,他们现在都不说广东话,在家里我说广东话,他们答英语。”张桦说。2015年1月,她为大儿子报名2016年9月入读一家知名的国际小学,同样发现许多家长几年前就报名了,报名后一直没有得到面试机会。无奈之下,她为儿子报考一所“三线的国际学校”,面试后也被拒绝了。

“当时真的好伤心啊,三线的学校都进不了。”在“找学校找到快哭”的时候,她经其他妈妈介绍,敲开了Topschools的门。Ruth Benny为她做了一份研究报告,建议报考哪些学校。“其实那份报告没什么用,她建议的我都已经帮儿子报考了,她知道的我们这些妈妈都知道。”张桦说。反而付了费给Ruth Benny后不久,她竟然又收到早前报名的知名国际学校的面试通知,后来儿子更顺利通过面试,得到学位。

张桦开心死了,在她看来,帮了她的是Ruth Benny的“关系”。“我问她有没有和学校的connection(关系),可以让孩子优先进学校,她没有直接回答我,只是强调,她和国际学校关系很好。”张桦笑了笑。

你想想,这么多孩子去报名,如果Ruth跟学校说一声,这是我的客人,可能就不一样了。

家长张桦

自己成功之后,张桦到处向身边焦虑的阔太太介绍这位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我不能完全确定是不是她帮了手,但肯定有一点作用吧。你想想,这么多孩子去报名,如果Ruth跟学校说一声,这是我的客人,可能就不一样了。”张桦带点神秘地笑着说:“不过这种事,最后还要看运气。”

据Topschools声称,在2015/2016学年中,他们服务了65位客人,“获得了100%的入学率”。此外,记者在google在搜索“国际学校 咨询”等关键词,发现至少有10家类似的机构,其中有国际化公司,香港本地的公司,也有内地公司,主力为新移民父母找香港学校。

像香港的房子一样,国际学校的学位总有人要的

香港国际学校。摄:卢翊铭/端传媒
香港国际学校。

为缓解国际学校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香港政府过去数年一直以提供免租或低租土地的形式,吸引各大集团来香港开办国际学校。2015年7月教育局公布,已有8个国际学校的办学团体获分配土地。

2016年4月20日,在新界大埔墟,来自英国的墨尔文国际学校的地盘正式宣布动工,但校舍的桩脚还没有打,办公室的电话已经响个不停。

“我们预计2018年才开学,但好多家长打来问何时开始报名,怎么面试,目前已经有100多名家长登记要买债券,不少孩子还在肚子里,他们都好焦虑。”墨尔文国际学校的发展及运营总监江锦昌对端传媒记者说。

在香港政府的眼中,国际学校学位不足,长期将影响国际企业在港运作。2012年教育局曾公布研究表示,8.2%的企业在过去12个月无法聘请外国员工,因为其子女无法在香港找到国际学校的学位。

在近来新开设的国际学校中,香港政府的政策显然是优先照顾持有外国护照的孩子。根据教育局规定,国际学校如果获得政府以分配土地或空置校舍方式给予资助,其所取录的学生当中,至少70%必须为非本地学生;而申请校舍的办学团体如在计划书中承诺取录超过80%的非本地学生的话,还可获较高评分。

值得留意的是,所谓非本地学生,是指持有外国或中国护照的学生。在此政策之下,像陈芳哲与张桦的孩子一样持有特区护照的学生,必然因为配额问题而面对更加激烈的入学竞争。

另外,由于长期供不应求,不少国际学位的地位俨如泰山。加上香港的绝大多数国际学校是以非牟利团队模式运营的私人机构,教育局对其人事任命、学校管治、课程设计和收生方法等并无具体规管,监管不足下,国际学校在收费和管理方面也存在混乱,最明显的是不断加收各类杂费。

“教育局只约束学费的增长比例,所以学校就绕过学费,不断提升建设费、报名费等各类杂费,家长也没有办法。”Ruth Benny说。

而其中一间闹出管理问题的就是位于香港南区的加拿大国际学校。自2014年11月开始至今,拥有25年历史的加拿大国际学校由于董事会和教学人员的矛盾,爆发了持续一年半的人事纠纷和教学危机,导致两位校长和多位老师先后离任,一些家长甚至用脚投票,为孩子转校。

来自美国的家长Sabrina Maguire有3个孩子在加拿大国际学校就读,曾为该校管理问题联合数百位家长组织起来,花大量时间去推动改善该校的治理问题,与教育局对话,但始终无果。

Sabrina Maguire 越发意识到,在香港的国际学校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下,无论学校出现任何问题,家长相对都处于弱势。“和香港的房子一样,国际学校的位置总是有人排着队去要的。”她愤怒地指出,国际学校的态度就是:你不来读,还有许多人等着入读。

陈芳哲就刚刚为两个儿子报读加拿大国际学校。而更多的家长已经开始瞄准了几家即将落成的新国际学校:除了大埔的墨尔文,还有将军澳的法国国际学校、Shrewsbury 国际学校......

至今创业四年,Ruth Benny说,她目睹想要为孩子报读国际学校的客人数量不断增长,来自外国、本港和中国内地的家庭同时加入同一支竞逐大军。在可见的未来,香港的国际学校的竞争程度还将不可避免地持续白热化。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陈芳哲、张桦均为化名;实习生夏萌遥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