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业者自述:台湾电商业者正面对怎样的结构性危机?

政府部门应该要成立一个跨部会的实权单位来管理电商产业,而不是把它当成街边巷脚的一间杂货店而已。

端传媒记者 陈筑君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6-04-22

编按:中国政府多个机关从3月底到4月初接连发布两项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新政策,包括改课新税,以及明订1142项可以藉跨境电商管道进口的“正面表列清单”。

这些新措施对于中国国内发展中的跨境电商业是一枚强力震撼弹。而同样锁定中国大陆为重要市场的台湾电商业者会受到多少影响?或者进一步问:台湾电商业在中国及世界业者藉着网路“跨境台湾”的竞争下,面对了什么样的困境?经营电子商务11年,以寝具为主力商品李忠儒接受了端传媒的采访,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分析了台湾电商业者在新局势下的“内忧外患”。他强调:台湾电子商务业者当前面对的,是全面及结构性的危机。

恋家小铺创办人暨欧必斯董事总经理-李忠儒。摄:受访者提供。
恋家小铺创办人暨欧必斯董事总经理-李忠儒。

端传媒(以下简称“端”):中国跨境电商新制上路,对台湾业者的冲击?

李忠儒(以下简称“李”):对台湾的冲击就是你的商品要卖到大陆变难了。举个例子,以美容保养品这个系列来说,以前要进大陆,可以透过正式贸易管道,但产品要申请、齐备“三证”。(编按:这里指“进口行政许可批文”、“进出口标签审核证书”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三项证件。)

但问题是,大陆官方审查三证速度非常慢,平均要花两年时间才审得过。一个商品送进去到他审出来要两年,大概什么生意也都不用做了。所以之前透过跨境电商这一块,缴了“行邮税”就可以进口,业者可以省下申请三证的程序。但现在大陆政策彻底更改,提出了“正面清单”,只有符合正面清单的这些东西才能卖进大陆。跨境电商和行邮税这一条路,现在走不通了。

对台湾的冲击就是你的商品要卖到大陆变难了。

受冲击的品项多不多?当然多!以前放在大陆保税仓里面很多、本来可以符合以行邮税进口规定的一些商品,因为现在都不符合了,你必须赶快把它们撤出来,不然可能会被罚款之类。

我暂时没有听到什么有系统或成熟的因应方式。要不然就是去大陆设立公司。

端: 台湾电商与大陆电商竞争还有优势吗?

李:没有劣势到顶就不错了。人家要把东西卖来台湾,什么规则都不用符合,直接偷你的图,直接卖山寨的,甚至没有的疗效说有,或者有疗效的,他讲的更满、更夸张,台湾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台湾想把东西卖去中国大陆却这么困难。

竞争可以分几个概念谈:台湾电商是要跟大陆电商在台湾竞争吗?还是要在全世界竞争?还是跟大陆业者在大陆市场竞争?

以台湾市场来讲,这个市场不见得是被鲸吞,但绝对是被蚕食。被大陆电商、国外电商、东南亚电商、或台湾电商在境外开的公司,慢慢一点一点吃掉,这是一定的。因为台湾业者光是在行销上就居于劣势了,更遑论成本上的劣势。到时,消费者习惯就慢慢产生了。

举例来说,我家小朋友的学校因为要表演,所以决定要买相同的衣服,然后有妈妈丢了一个网址来,就是淘宝,但为什么不是买YAHOO或露天拍卖?因为货多、便宜,这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当很多人在台湾购物选择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第一个想到就是淘宝时,这就是一种不可逆的现象。因为当你的第一印象被建立起来后,你花两倍、三倍时间,都很难转换掉了。

并不是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想要变成鸿海。有些公司小小的,小而美,这样也很好,可是当一个国家都只剩下“小而美”的公司的时候,主政者就要反省:这是不是你的国家政策?

要说全世界,台湾商品自有优势,但我们最大劣势是规模、资本。以我的“恋家小铺”来说,我们在台湾电商的寝具类,或许是相对领导的品牌,但我们的规模放到大陆去,以寝具来讲,规模连前50名都排不上,大陆的寝具业者,光是卖寝具到上市的公司,我知道就至少10间,两边规模差异这么大,你要怎么比,然后还要让他们去短兵相接吗?还让他们去拼价格吗?这根本不是同一量级的对手。

所以我觉得大家要认知到这一块,你一定要先认识自己的处境、对手,才有办法去考虑下一步。

至于台湾电商业者去大陆,这还是持续要做。对台湾业者来说,那还是一个你必须要面对的市场,去大陆、去东南亚也好,想办法走出去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台湾市场毕竟就是2300万人的市场。走出去才有办法把自己的规模变大,除非你觉得这样就好。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我是指对一间公司来说,并不是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想要变成鸿海。有些公司小小的,小而美,这样也很好,可是当一个国家都只剩下“小而美”的公司的时候,主政者就要反省:这是不是你的国家政策?

淘宝网在双十一购物节这天,商品皆大幅降价,吸引全球买家疯狂下订,出货量爆增。近几年台湾电商也跟进此行销手法。摄:CFP/ Getty Images
淘宝网在双十一购物节这天,商品皆大幅降价,吸引全球买家疯狂下订,出货量爆增。近几年台湾电商也跟进此行销手法。

端:台湾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

李:台湾电商这10年来是处于蓬勃发展的环境,但很可惜是,我们被困在2300万人的岛里面。2300万人口代表我们的内需市场并不庞大,所以台湾电商本来下一步就是要努力走出去。只是,现在要努力走出去,这跟30、40年前,早我们一代、两代的创业族,那时他们是一个皮箱就拖去全世界参展、去全世界开发市场的环境已经不同了。现在的环境是一切都透过无远弗届的网路。

若要问我台湾电商的困境,我会说它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是资本。资本牵涉规模,如果只是想在台湾内部,做一个中小型企业或微型企业,它可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当你想要把规模放大,更多市场的支援,它就是必须的。但这一块比较遗憾的是,台湾在全世界,我们并没有一些关税上的优惠,我们参加的协定或组织也不多,当然这碍于台湾本身国际上的劣势。

再者,本来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资本不够庞大的问题就来了。但跨境贸易是一件烧钱的事情,从前期的开发市场、熟悉市场、教育训练等等,它的成本是庞大的。

台湾资本市场以融资、募资的管道来说,跟其他地方比,它相对保守许多。我们常开玩笑说,台湾资本市场穷到只剩下钱,但却不敢投资。台湾有没有热钱?有的。创投(VC)和私募(PE)都有,但企业主跟这一段却是断链的。我们听到很多,以我们电商来说,年营收已经到新台币10亿、20亿,他们甚至都还没有跟VC接触过,他们在这一段的知识也相对比较匮乏。

如果台湾电商的产业可以有个类似竹科、内科这样的聚落,一个园区里面你想要找什么都有,不管是系统商、服务商、网拍、摄影棚等等都有的话,一定可以加速这个产业发展、成熟跟壮大。

第二点,以发展本土产业的成熟度来讲,台湾的政府还没有正视电商会是下一个世代很重要的产业。严格来说,电子商务它就是代表“电子化的零售业”,而这个零售业是代表非常非常广的每一个人、每一天的食衣住行育乐,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跟零售无关的。虽然说它是电商,但其实就是一个全面的零售产业。

你去看看全世界前500大企业,有多少企业是做零售起来的!零售本来就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台湾20、30年前,推动、发展了新竹科学园区、内湖科学园区、南港软体园区。可是到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大陆有北京中关村、杭州西湖因应淘宝总部而产生很多产业链,台湾却连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育成中心都没有,更别讲接下来的孵化器,进而衍生的一个产业聚落的园区。

我们常说,如果台湾电商的产业可以有个类似竹科、内科这样的聚落,一个园区里面你想要找什么都有,不管是系统商、服务商、网拍、摄影棚等等都有的话,一定可以加速这个产业发展、成熟跟壮大。

最不应该的就是让所有的中小企业或有心想创业的年轻人们,跟瞎子摸象一样,到处自己去想办法。台湾的企业主强不强?我觉得都很强,因为在这一块上面,几乎是完全没有任何人引导你、带领你,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摸索。

这段时间我一直跟媒体朋友说,我们出来讲这些话,并不是要帮自己争取什么,因为我们已经不需要“被人家育成了”。我们看的是后面这一代,不管是七年级、八年级生(指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甚至是未来的九年级生(2000年后出生的这一代人),他们想创业,我们希望他们可以不要再遇到我们当年的困境。

端:您是不是认为台湾政府的政策扼杀了台湾电商业的发展?

李:首先,我不赞成闭关自守。台湾既然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它的开放是一个必然的。就算今天、明天不开放,一年、五年、十年后还是得开放。我一直不觉得政府去开放淘宝或日本乐天等等跨境电商来,让台湾的消费者可以去买他们的东西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本来就是必然趋势。

我们一直想要反映的事情是,别人把东西卖来台湾非常方便,但台湾的电商业者想要把东西卖去别的国家却是这么困难。举例来说,台湾电子商务的规定是,类似隐形眼睛这样的商品,它是医疗型商品,所以网路上不得贩售。但你去脸书搜寻一下,你可以看到多少店家在网路上卖隐形眼镜,而这些店家都是境外店家。

台湾卫福部把一些美妆品、保养品关于疗效这方面订的非常严苛,稍微影射到疗效,就可能被罚钱。但你去脸书看看,多少“神奇”的化妆品、保养品、保健食品在上面打广告,他们一毛钱都不用被罚,疗效怎么夸张怎么写,因为是境外公司。

台湾有许多厂商走“国外代购”业务,以汽车零件进出口来说,正规贸易可能要付13%的关税,但如果我今天上亚马逊或他国网站去订购商品,一百次寄来的包裹里面,大概只有一两次会被收到税而已,这比例真的是我问过我身边长期在购买汽车零件的朋友他告诉我的。

台湾海关规定是超过新台币3000元以上的包裹,你才需要被抽税,但3000元要怎么认定?台湾的金流跟物流是拆开来管理的。我们遇过很多“高价低报”,你过X光机时,只能看有没有违禁品,有没有毒品、枪械弹药、宠物、肉品这些,你看到一个包包、零件,海关人员就会知道它值多少钱吗?不可能嘛。除非这个东西热门到随便一个路人都能知道它的平均单价,海关人员才能用常识去判断。

所以国外寄来台湾的东西都不用缴关税。这对台湾本身奉公守法在纳税的业者来说,它就是不公平竞争,除非台湾不需要税收了。

在中国大陆,他们把电子商务列进“政策白皮书”,当成一桩重要产业。反观台湾,目前还只是把它列为街边巷脚的一间杂货店生意的模式,当然你的规模就会被人家越甩越远。

以前这样从国外直接卖来台湾的水货商毕竟不多,你(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会冲击台湾的零售商。但现在已经是跨境了,任何人都可以在他家,他可能住在美国、日本,只要上了脸书,他去买了一则广告, 然后区域范围锁定台湾,他就可以完成一次对台湾的跨境销售,动都不用动耶!不像以前水货业者,他还要来台湾拜访、找台湾谁帮他卖东西,现在都不用阿。所以这件事情会对台湾造成多大的冲击,用常理去判断就可以想像的到。

我们一直呼吁,政府如果要开放,就要做好管理。我们不怕人家来台湾跟我们竞争,但竞争要公平。其次,你这么容易让别人进来,那你是不是也可以帮帮台湾的业者走出去。台湾业者怎么走出去?一个人、一家业者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今天有多一点的人,由政府带头,举例说,是不是能透过政府某一单位,可以代办台湾厂商如果想去中国、马来西亚等地做生意,这样就不需要让业者人生地不熟,去跟当地政府接洽、与当地业者谈判之类。其实只要你想,一定有办法。

这也回到另外一个困境是,政府目前没有一个跨部会的部门在管理电子商务这块。电子商务还是隶属在经济部商业司底下的一个产业而已。但经济部商业司它是用20、30年前工业时代的思维在立法,试问,它要怎么管理现在网路一天就变化3次的速度。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政府部门他们应该要成立一个跨部会的实权单位,而且级别要够高的单位来管理这个部门。

在中国大陆,他们把电子商务列进“政策白皮书”,当成一桩重要产业。反观台湾,目前还只是把它列为街边巷脚的一间杂货店生意的模式,当然你的规模就会被人家越甩越远,直到有一天台湾零售业者不再具有任何一家规模型的厂商,剩下的可能都是小众、小农、小文青。照这个趋势发展,未来台湾的电子商务、品牌电商、零售电商,可能不会再有几百人规模的公司了,剩下就是十几人,甚至三、五个人的小规模,做做特色、文青、小农商品,难道这是我们国人乐于见到的吗?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食衣住行的主流商品,全部控制在外国的供应商手上,而你没有任何的定价权、任何稽核的权利,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

端:淘宝购物现在在台湾能“超商付款”,由小见大,您怎么看台湾政府对国外电商的管理?

李:“超商付款”反映了台湾的银行、金融业者相当积极开放。或许对银行业者来说,他们也只想提供消费者一个更方便的选择。但另一方面这也凸显了,因为电商目前的跨部会性,所以在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例如说,金管会觉得这是有利于民众消费便利性的事情,他就开放了。但他却没有想到其他问题,因为这“其他问题”属于别的政府部门。

我很纳闷的是:我们金管会对于把台湾人的钱流到国外这件事情,态度怎么这么开放,这才是钱进全世界,债留台湾。

以现在中国大陆对跨境电商紧缩程度来看,台湾却这么积极的开放,这真的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吗?

我只建议所有第三方支付金融业者,配合政府当局对金流方面的控管。我们有跟国税局跟商业司反应,今天政府想要收到税很简单,只要从金流去控管就好,这是大陆的作法。怎么控管金流?就是一个消费者不管透过信用卡、第三方支付工具也好,他付了钱出去,中间那个单位、组织,他一定会知道消费者把钱付在境内还是境外,只要要求他们把金额汇给对方时,帮你把税金代扣下来不就好了。这是非常简单的作法,只看政府要不要做而已。如果金融业者又愿意配合政府的政策,我想税收这一块上面,就不会短收。

目前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跨部会部门,所以一直无法做到这点。对金管会而言,他觉得他做这个干嘛。收税又不是他的事情,对财政部来讲,他又没有办法要求金管会帮我去做这件事情。这时就凸显一个级别够高的跨部会部门他的重要性。

另外,以现在中国大陆对跨境电商紧缩程度来看,台湾却这么积极的开放,这真的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吗?

端:您怎么评价台湾的消费者和台湾电商业者的互动情况,和现行保护法令?

李:其实人都没有错,只是被市场宠坏。台湾消保法当然是站在消费者那一边,只要消费者来吵,消保官就会出来讲话,市场上永远是消费者的人数大于经营者。像台湾“7天鉴赏期”的规定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消费者只要提出来,厂商就要接受退货,厂商直接损失就是来回一趟的运费。

当初这个立法的目的,其实是要保障消费者不会受到一些不肖厂商的欺骗。但衍生到后面,已经发展出很多离谱的案例。以我居家产业来说,我们有碰过消费者订了4张床垫回去,全都试睡,最后退掉3张留下1张;也有消费者订了1张沙发,要你把旧的沙发运走,隔天打电话来要求退货,目的只是要你帮他清家具而已;还有消费者跟你订了1张床垫,请你回收他的床垫之后,隔天把买的床垫退掉,同时要你把旧床垫还给他,不还就要赔他。

随便问一个电商业者,真的都是满腹辛酸。一瓶保养品全部都用完,然后跟你说用不习惯要退货。像寝具是卫生性商品,跟你说睡不习惯,东西全新没有拆封,但收回来后,上面都是香水味、烟味、毛发等等,都不知道睡过几次。你不让他退吗?很抱歉,他就说他要去消基会告你、跟媒体爆料。有太多举不完的案例。

再讲标错价格,你说人性都是如此,有便宜可贪谁不想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当贪便宜这件事情已经合理、合法、理直气壮时,却没有人告诉你在美国、德国,低于新台币500元以下的产品,他是没有所谓的鉴赏期,为什么?因为往来运输太浪费社会成本;台湾消保官也不会跟你说,在某些欧美先进国家里面,他们的7天“鉴赏期”,是所谓的“犹豫期”,在这个期间,是买家要自己负担物流的费用。

或许政府在意的是那种规模几百亿、几千亿的大公司,比较少在意中小企业这种蚂蚁雄兵,但当所有的企业出走成为趋势后,这个过程就不可逆了。我们其实不乐于见到。

做生意的人都希望和气生财,我们生意人最不喜欢跟政府、消费者对着干,能配合我们尽量配合,除非今天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或许政府就该听听我们的声音。

台湾经商环境这么恶劣,我取消台湾的公司去国外注册就好。我去国外注册,然后把东西卖回来台湾,甚至国外接单,台湾发货,政府税收一毛钱都收不到,何苦如此呢?

其实,这已经是一个现在式了,我们很多电商界的朋友,最近看到这些新闻,都直接去设境外公司了。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包括泰国,他们都来台湾招商,就跟你说,你们卫福部这些规定太严格了,你们就来吧,我们有一个园区,只要年营业额有到1000万元以上,来我们园区,我们有租税减免、优惠方案,欢迎你们过来,你们来我们这里设立公司,再把生意做回去就好了。

但政府会在意吗?或许政府在意的是那种规模几百亿、几千亿的大公司,比较少在意中小企业这种蚂蚁雄兵,但当所有的企业出走成为趋势后,这个过程就不可逆了。我们其实不乐于见到。

很多电商老板,这一两个星期,都纷纷到国外去设公司。很多非这个行业的人还在脸书上酸言酸语说,你们这样很本位阿,什么的,大多数业者跟我不一样,他们选择不说话、不出声,我就直接做。直接去开公司哪需要多少成本,就是一趟飞机阿,资料、证件带着,就去做了。这里面的痛,只有我们做品牌电商、零售电商的人最清楚。目前这些电商可能还没有把台湾的公司收起来,但如果环境没有改变,收起来是迟早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