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全球钢铁会议未达减产共识 中国拒签会后声明

刊登于 2016-04-21

布鲁塞尔钢铁会议近日结束,欧盟、美国、日本等在会后发声明,呼吁各国结束扭曲全球钢铁市场的政策,并提高钢铁业的透明度,但中国未有在声明上签字。

刚刚结束的多哈会议未能达成石油动产协议,而旨在应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布鲁塞尔钢铁会议,近日同样以流产告终。会议由比利时政府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合办,拥有全球93%钢铁产量的3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尽管各国并未达成协议,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南韩、瑞士和土耳其还是在会后发表了声明,呼吁透过“持续的国际对话”以结束“扭曲市场的政策”并提高全球钢铁业的透明度。声明表示钢铁行业的重构应由市场驱动,而各国要采取措施恢复全球市场的平衡,确保政府和政府支持的机构不为亏损的钢厂提供补贴和支持。中国并未在该声明上签字。

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是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他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表示,中国政府对钢铁工业的出口没有任何刺激措施,不仅没有补贴,还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了限制措施。张骥还认为西方媒体将产能过剩的责任推给中国,是因为他们只从绝对数据判断。根据张骥的说法,过去几年内中国已淘汰9千万吨落后钢铁产能,今后5年还将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中国85%至95%的钢铁产能都用于内需,尽管去年钢铁出口增到1.12亿吨,“也只占中国整个钢产量的14.5%”。

中国政府在钢铁产业上政策非常透明,赢得了越来越多与会方的理解和尊重。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

不过,其他国家未必接受这一说法。美国认为中国应为钢铁会议的失败负责,美国商务部部长 Penny Pritzker 和美国贸易代表 Michael Froman 在声明中表示,“除非中国及时采取具体行动削减钢铁等行业过剩产量和产能……否则业界基本面结构问题将仍持续”。

4月11日,超过45000名德国钢铁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政府有效应对来自中国的廉价钢材并保护就业机会。欧洲钢铁工业业界担心,欧盟新近出台的气候法案不但会使钢铁生产越发不景气,还会让中国出口钢铁到欧盟的条件越来越优惠。

中国今年第一季钢铁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3.2%,尽管全球范围内出台各种反倾销措施,但中国3月钢铁出口同比仍增长30%至998万吨。

钢铁会议插曲掀两岸风波

布鲁塞尔钢铁会议期间还出现了意外插曲。台湾代表团以对话伙伴的身份获邀参与会议的“高阶官员对话”,但在会前的团长餐叙上,比利时副总理 Kris Peeters 透过办公室主任向台湾代表转达称,中国代表团以台湾代表团出席层级不够为理由,反对台湾代表出席下午会议。台湾代表抗议不果之下,随即离场,未有出席下午会议。

事件引发台方不满,台湾外交部、陆委会等事后纷纷向比利时政府、OECD 和中国大陆政府等提出抗议。比利时官员其后向台方致歉,并称当时“压力甚大”。有评论指,事件属中国大陆在台湾候任总统蔡英文于5月履新前,加强打压台湾的事例。

67.5
根据 OECD 的数据,2015年全球钢铁产能为23.7亿吨,但产能利用率只有67.5%,低于2014年的70.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是全球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巴黎米埃特堡。前身是1947年由美国和加拿大发起,成立于1948年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帮助执行致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后来其成员国逐渐扩展到非欧洲国家。1961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改名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信息交流由设立在巴黎的秘书处提供。秘书处集中数据,研究趋势,以及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它也同时关注社会变化和贸易模式变化、环境、农业、科技、税务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BBC新华社路透社卫报RFI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