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南亚非法来港人数激增,粤港瓦解跨境偷渡集团

刊登于 2016-03-22

粤港警方近日展开联合行动,拘捕非法入境人员及组织者上百人。
粤港警方近日展开联合行动,拘捕非法入境人员及组织者上百人。

近期有大批南亚裔人士经内地非法入境香港,牵扯出活跃于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跨境偷渡集团。粤港两地警方于3月18日展开联合行动,拘捕偷渡集团成员、非法入境者及其香港雇主等共109人,不排除有更多人将被捕。

香港警方和入境处在本地行动中拘捕了73人,包括12名偷渡集团成员、32名南亚裔非法入境者、18名非法劳工和11名雇主。警方检获约10万港元现金、可能涉及洗黑钱的银行出入账纪录、两艘运载非法入境者的舢舨及少量毒品等。

12名集团成员包括5名巴基斯坦籍人、4名内地人、1名孟加拉人、1名印度人和1名印尼人,他们负责两地联络、安排船家和住宿等,涉嫌“协助偷渡者非法进入及逗留香港”、“非法入境及逗留香港”及“管有危险药物”。根据香港《入境条例》,犯有“协助偷渡人士非法进入及逗留香港”而经公诉程序定罪者,最高可被监禁14年。

香港警方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Organiz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俗称O记)警司关竞斌表示,相信偷渡集团已运作半年以上,骨干成员先在南亚当地招揽有意偷渡者,收取数万港元“一条龙服务费”,然后安排他们乘飞机合法进入中国广东省,集齐一定人数后再用车辆把他们载到深圳,最后安排他们经水路或陆路偷渡来香港;为逃避检查,他们往往会趁大雾天气或深夜时分进行偷渡。

另据星岛日报报导,有内地不法旅行社向南亚人士销售虚假的来华商务邀请函,协助他们申请商务签证入境内地,部分人随后住在深圳宾馆,再伺机偷渡来港。报导引述消息称,过去半年抵港的大量“假难民”都是经此次被瓦解的偷渡集团安排,估计该集团获利近亿港元。

他们是经济难民,多过是真正的难民。

入境处总入境事务主任刘永基

香港入境处资料显示,被截获的南亚非法入境者人数近年来明显增加,其中2014年比2013年增长逾6成至1940人,2015年更倍增至3758人。

入境事务处总入境事务主任刘永基表示,南亚裔非法入境者均会从事非法工作,他们留港多为经济原因,但部分人会提出免遣返声请(酷刑声请),以延长留港时间。

香港是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成员,非法入境者可提出免遣返声请,审核期间可获发俗称“行街纸”的留港证明。但港区人大代表、前保安局局长李少光日前在北京参加两会时表示,港府用于津贴难民的预算已经由2014年的3亿港元急升至2015年的6.4亿港元,而申请者涉及犯罪的数量也有所上升,因此认为港府可考虑退出《禁止酷刑公约》。

香港特首梁振英今年1月发布施政报告时也表示,将检讨《入境条例》并打击非法入境及逾期居留问题,如有需要会退出《禁止酷刑公约》。

但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指出,《禁止酷刑公约》从属于《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者没有退出机制,且《基本法》第39条亦规定相关国际条例适用于香港,除非修改《基本法》,否则香港不能摆脱国际责任。他批评港府忽视人权,呼吁从审查机制等方面解决问题。

0.5 %
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表示,香港过去众多酷刑声请中,仅0.5%获批,即每200名申请者仅1人获确认是难民,而每宗个案平均需耗时逾两年审核,期间申请人每月可获3400港元津助。

声音

近年多了很多人来香港提出酷刑声请,对特区政府造成一个很大的压力,数字现时已经达到1.1万宗,每个月都有接近400宗新声请。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今年1月说

他们(酷刑声请申请者)或是被港府每月发放的3000港元津贴所吸引,很多来自第三世界的难民努力工作都未必赚到3000元。

前保安局局长李少光

公约下难民提出酷刑声请,缔约国有义务提供保护……来港难民应受基本人权保障。

民权监察成员沈伟男

《禁止酷刑公约》除了保护寻求政治庇护人士外,更可保障本港人权,包括禁止公职人员向任何人施以酷刑,事实上联合国去年曾按该公约,谴责本港警方在占领行动使用不必要武力。

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

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

全名为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是在联合国之下的国际人权公约,其目的是要防止世界上继续存在酷刑或其他相似的行为。该公约要求各个缔约国必须在其管辖的领域内,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避免酷刑的存在与发生,且禁止各缔约国将人送回可能使该人遭受到酷刑的国家。公约全文在1984年12月10日于联合国大会通过,接着就有20个国家签署。至2008年12月,已经有146个国家为此公约的缔约国,另外有10个国家已经签署但尚未批准。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明报星岛日报am730文汇报法广中文网香港独立媒体香港01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