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香港公立医院超负荷压力大,医管局被批后知后觉

刊登于 2016-03-11

香港病患数量急增,公立医院资源紧张。图为玛嘉烈医院急救室。摄 : Lam Yik Fei/GETTY
香港病患数量急增,公立医院资源紧张。图为玛嘉烈医院急救室。

香港公立医院服务近日面临严峻考验。据医管局3月9日数据,公立医院急症室每日正常情况下有6000人求诊,但过去1个月则多次越线,有超过10天急症室求诊人次约为7000次。此外,每日经急症室入住内科病房的病患数量分界线为800人,可在过去28天内,这一数字持续超过900,其中18天更突破1000,许多医院出现超负荷情况。

医管局于9日推出多项措施,包括顺延部分非紧急住院服务及手术;在专科门诊及普通科门诊安排护士为病情稳定的病人提供药物重配,免除医生诊症;由护士透过电话为出院病人提供支援;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急症支援时段计划;康复医院加开病床等。

医管局还表示,未来数日天气会转冷,呼吁市民谅解公立医院挤迫的情况,病情较轻的病人可考虑使用普通科门诊或基层医疗服务。

现时公立医院面对冬季流感高峰期的服务需求属极度严峻。

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

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表示,今年冬季特别冷,流感高峰期特别长,医院服务需求极度严峻。他还指出,服务压力与人口老化有关,过去一个月入院的病人有45%年逾80岁,13%达到90岁或以上,由于他们住院时间较长,病床会较难腾空。

也有公院深切治疗部医生指出,医院超负荷与今年流行 H1N1 猪流感也有关系。由于猪流感病毒往往攻击下呼吸道细胞,且会抑制免疫系统,加强病毒复制能力,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他还指出,H1N1 猪流感不仅会袭击儿童而老人,也会影响青壮年,因此建议年轻人也打流感针。

明报社评则批评政府和医管局反应迟缓,指公立医院超负荷情况已出现多日,但直到有医护人员在社交网站爆料,才引起当局重视。此外,医管局推出的措施也未必合理,例如安排护士为病况稳定的病人提供药物重配,有医护人员表示护士人手同样紧张,且若他们未经训练,给病人评估病况或配药都会增加病人的风险。

社评又指出,在香港人口持续老化的情况下,政府应增加公共医疗服务,包括增建公立医院。医管局网站显示,目前医管局管理42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其中只有十多间有急症室。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表示,将在启德发展区内新建一所急症全科医院,提供2400张病床,但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完成。

115 %
据医管局统计,3月8日,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整体内科病床占用率为115%,其中伊利沙伯医院内科病床使用率最高,达130%。

声音

医院已采取不同措施纾缓病房爆满情况,包括检视康复医院能否尽量腾出病床,把急症医院的内科或其他急症病房部分病情较稳定的病人,调动至康复医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高永文

何栢良直指医管局管理层没有到医院视察病人候诊的苦况及医护的辛劳,经急症室入住内科病房病人连续28日超过分界线,至近日才采行动;加上应变只铁板一块,没有因应情况严峻采取非常措施,如请私家医生帮忙处理非紧急病症。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

政府坐拥包括财政储备在内的逾万亿元丰沛资源,却吝于兴建更多医院应对人口老化的需要,这是说不过去的。

明报社评

急症室分流制度

医院管理局辖下急症室均实施分流制度,按照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治理的先后次序,而非按先到先得的方法。 分流护士会根据病情将病人分为五类﹕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非紧急,其中危殆类别需即时诊治,15分钟内需处理95%的危急病人,30分钟内需处理90%的紧急病人。 (资料来自医管局)

来源:明报香港医管局网站香港政府网站香港经济日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