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城市广告污染了谁的眼,又该怎么办?

刊登于 2016-02-13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Time Square)。

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走在大都市街头举目四望,有时难以看到天空。在临立的高楼外墙、电箱、标竿、巴士地铁站等几乎所有空间,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招牌。不过,全球一些城市近年也掀起了“无广告运动”行动,目标是取缔室外商业广告,有些城市更把腾空出来的大厦外墙等空间改成艺术画作的展览板。

“无广告运动”早在2007年起源于巴西圣保罗市。在时任圣保罗市长 Gilberto Kassab 领导下,市政府通过了《清洁城市法例》(Clean City Law),将室外广告定义为视觉污染,并于当年内取缔了逾1万5000个广告牌及30万个店面招牌。

据香港的全球资讯网站 Outside 报导,圣保罗市的举措得到全球不少城市响应,例如印度清奈(Chennai)在2009年取缔市内室外广告板;法国巴黎则在2011年通过议案,减少三分之一的室外广告;伊朗德黑兰市政府也把1500个室外广告换成了艺街画作。而其中做得最彻底的,要数法国东南部的格勒诺布尔(Grenoble),该市于2014年成为全欧洲首个立法禁止街上出现商业广告的城市。

而在高度商业化的纽约,政府虽然未有推行“无广告运动”,不过民间组织、艺术家已经开始推动踢走室外广告的行动。有应用开发团队近日就制作了一个叫“No Ad”的手机应用,使用者开启应用后,可以透过手机镜头对准纽约市地铁站内的广告板或灯箱,在手机屏幕上就会看到广告被替换成艺术画作、涂鸦等等,让使用者感受“无广告”的纽约地铁所散发的艺术气息。

每天平均大概有550万人次乘搭地铁穿梭纽约,而商家、推销者也不放过这个机会,不断以商业广告及讯息轰炸这人数庞大的‘观众’。

应用程式“No Ad”的官方网站

有人大概会问,这些城市普遍奉行自由市场,商人利用广告向消费者推销司空见惯,取缔广告似乎也在剥削企业的商业经营和提升销量的机会。不过,“无广告运动”的基本理念是认为,室外广告不但是视觉污染,而且跟城市建筑生态有直接关系。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ancaster)学者 Anne Cronin 指出,“室外广告连结着大量商业指令、诫条,成为了城市人每天生活无法逃避的墙纸……广告也占据了我们的街道,成为公共空间的一部份,进入人们的思绪和交谈”。在其他媒介,例如电视频道、报章杂志,我们可以选取,或至少可以决定要略过哪些广告资讯,然而对于城市中无处不在的室外广告,我们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习以为常地接受了广告、消费诫条无声无息地介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在最早推动“无广告运动”的圣保罗,商家似乎也想出了对策。巴西传播学者 Janaina Silva 指,早在《清洁城市法例》通过之后的5年,室外广告又慢慢以其他可被允许的方式在圣保罗市内重新浮现,例如不再以昔日到处乱贴的方式展示,但却透过互动装置、植入广告等形式,“更深入和有组织地嵌进城市之中”。

15000
巴西圣保罗市政府于2007年通过了《清洁城市法例》,一年之内取缔了逾1万5000个广告牌及30万个店面招牌。

声音

我们应该开始打击最碍眼的一种污染——视觉污染。

2007年时任圣保罗市长 Gilberto Kassab

(室外广告)目前在圣保罗以更有组织的形式出现,例如在巴士站,有一些具有互动功能平台,你可以使用 Google 搜索天气预报等资讯。

巴西传播学者 Janaina Silva

(室外广告)对我们感官的持续轰炸,影响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有必要重新平衡公共空间的利用。

联合国特约报告员(文化权利领域)Farida Shaheed

全球城市无广告运动

2007年,圣保罗的市长 Gilberto Kassab 带领政府通过了著名的《清洁城市法例》(葡萄牙文:Cidade Limpa,英文:Clean City Law),把“室外广告”列为其中一种“视觉污染”。仅在该年,该市便清除了1万5000个广告牌和30万个店面招牌。之后十年,世界多地都有相近的行动,印度的 Chennai、法国的 Grenoble 和巴黎、伊朗的德黑兰、美国的纽约,都卷起一阵取缔“室外广告”的旋风。 (资料来自全球资讯网站 Outside)

来源:卫报Outside世界资讯网站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