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区议会选举

另类选战:商讨民主和环保横额打得入区议会吗?

朱凯迪和姚松炎,都不甘做代议士,他们倡导环保,自下而上组织居民,新思维能打破传统,走进区议会吗?

端传媒记者 何雪莹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5-11-19

#2015香港区议会选举#香港

土地正义联盟成员朱凯迪在八乡南区拉票。摄 : 王嘉豪/端传媒
土地正义联盟成员朱凯迪在八乡南区拉票。

离香港地方选举“区议会选举”只剩两天,各候选人都尽最后努力宣传,争取选票。

香港选举特色之一,就是候选人都爱在满街满巷挂满印上自己大头照的胶制横额及海报,向选民派传单,推销自己的履历和优点。

今年在传统的建制与泛民对垒之间,有新的力量涌现,其中两个例子是元朗八乡和香港岛南区的置富:前一个选区里有候选人——保育运动参与者朱凯迪,后一个选区里有大学教授姚松炎。

这两位候选人均表明,选举理念是要改变区议员替居民处理投诉的代议士角色,转而推广社区自主和环境永续理念。为了贯彻理念,朱凯迪和姚松炎的宣传及备战手法,今年也一反传统。

宣传的不是人,是理念

“区议会选举用来宣传一个人很浪费,应该用来宣传理念!”姚松炎一如其他候选人,每天都在上下班时间在屋苑街站作宣传,不过除了派单张外,他更运用自己身为大学教授的专长,将教学和研究搬到屋苑街头。

过去四年,姚松炎在置富花园推动环保节能和减废方案,这次参选置富区区议会选举,打着社区民主旗号。一般候选人会找来“政治明星”站台,为候选人添上光环。不过姚松炎有点不一样。

每逢周六,他邀请文化研究学者、保育倡议者等,在巴士站旁架两张凳,向途人讲解什么是共享经济、议会民主化,分享古迹保育经验。

南区置富区候选人姚松炎教授。摄:罗国辉/端传媒
南区置富区候选人姚松炎教授。

星期日则跟居民一起商讨政纲、区议会支出、拨款、巴士路线和社区规划等社区事务。这种“商讨”不是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民意,如讲到巴士路线时,参与市民须仔细阅读团队提出的六个方案,并跟义工一起讨论。

“这些义工都受过讨论训练,他们既有商讨公共事务、收窄分歧的技巧,也有对各议题的深入认识,能为市民提供更多角度。例如商讨巴士路线,每个居民都想加多些班次和巴士站,但运输署计算后认为会令塞车更严重。义工会跟居民解释各方面的考虑,并分析团队提出的方案,交由市民参考。”姚松炎说,负责“商讨”义工大约八人,大部分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女性。

在街头举行讲座和实践商讨,以推销理念而非个人是他最想做的事,但他明白一定有其限制。“我不会夸口很成功。但每次见到有街坊停步参与已经很令人鼓舞。”他举例,两次各两小时的区议会预算分配谘询会,共有80名市民参与,“而且这些市民不只是填问卷,全部有份读资料、审议、讨论才得出结果”。

循环再用的选举横额

新界元朗区一向为乡事派的票仓。参与保育和社会运动逾十年的朱凯迪,去届在元朗八乡北选举落败,并在八乡进行社区工作,今年再度在八乡南出选。其他候选人找印刷公司印制精美的塑胶横额,但在八乡南可见朱凯迪手写的宣传横额。

为了准备区议会选举,各大政党必须在九月底前收回所有横额,于是出现了很多废弃横额。朱凯迪眼见这些横额无法分解,于是他循环再用。他向政党和中大收集处索要横额,最终收集到50多条旧横额,然后跑到印刷公司打印了几张他自己的大头相片,贴在旧横额背面的白色面上,再手写标语在旁。

“既是尽量少用塑胶,也是为了省钱。”朱凯迪说,他的横额都是白底绿字,当中有些横额的标语没有朱凯迪的样子,而是直接写上区内居民的诉求,例如陈小姐提出的“架车仲有位?车埋邻居人人赞!”(车子还有座位?让邻居搭便车人人赞)

朱凯迪说,他要推广自主规划的理念,重视公民参与,于是邀请各居民提出自己对社区的诉求,将这些诉求手写在旧横额的白色背面。

但有了横额却无处张贴。“因为八乡南选区的各条村极大部分都是乡事派的势力范围,他们只准张贴一位乡事派候选人的宣传品。”朱凯迪的宣传品则不获放行,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城市人”在乡事派票仓选举遇到的实际问题。

朱凱迪向八鄉居民徵求借出家中陽台,掛起他以循環再用的廢棄橫額加工而成的橫額。摄 : 王嘉豪/端传媒
朱凱迪向八鄉居民徵求借出家中陽台,掛起他以循環再用的廢棄橫額加工而成的橫額。

朱凯迪尝试公开号召各居民借出阳台和窗户,张贴海报和横额,最后竟有大约50人响应,借出阳台窗口。“但我不好意思要求他们这样做,因为深怕会为他们带来麻烦。有租客挂了被业主骂,有业主挂了被村长骂,有些则担心被骂。于是公开号召肯帮忙的这50人,都有仔细衡量过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朱凯迪其他的环保宣传手法,还包括以在落叶写上政纲和名字代替一般宣传单张,还有让选民决定投选最重要政纲。

这两股新力量的对手都是区内工作多年的侯选人。姚松炎的对手是自回归后已连任四届区议员的朱庆虹,朱凯迪则面对由1999年起出任上村村代表、2003年开始出任区议员的原居民黎伟雄。他们带来新思维和另类宣传手法,与旧势力对峙。

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认为,一些候选人希望提升区议会选举水平,今年引入全港性议题,但欠缺长久的地区工作经验,作用未必很大。“但如候选人既具备新思维,亦于地区工作多年,能将社区自主思维跟地区议题结合,胜算将会较高。”

新的还是旧的能够胜出,11月22日,这个星期天自有分晓。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