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双11”疯抢后,澳大利亚超市限购奶粉

刊登于 2015-11-19

中国“双11”购物节过后,澳大利亚多家超市开始实施奶粉限购措施。摄 : David Gray/REUTERS
中国“双11”购物节过后,澳大利亚多家超市开始实施奶粉限购措施。

中国“双11购物节”在创下超过900亿元人民币单日交易额记录的同时,由此产生的大批量国际采购导致澳大利亚当地婴幼儿配方奶粉短缺,于是澳大利亚各大超市近日开始实施奶粉限购措施。11月17日,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 Coles 宣布,顾客每次最多只能购买2罐婴幼儿奶粉;其竞争对手 Woolworths 在上周宣布的限额则为4罐。但两家超市均拒绝就近日奶粉需求增长的原因置评。

“双11”购物狂潮自去年开始从中国推向全球,而今年“双11”开场不到2分钟,跨境交易额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日全天的数据。进口奶粉对此“贡献”良多,来自德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奶粉品牌甚至一度分别占据了进口商品销售榜的前3名。

今年“双11”之前,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澳大利亚婴幼儿奶粉品牌 Bellamy 出现供货紧缺,该公司曾向澳大利亚消费者致歉,并承认某些顾客向海外市场倒卖的行为导致本地零售商品短缺。澳大利亚消费者权利协会也认为,有人从澳大利亚大量购买奶粉,然后在中国淘宝网上出售。

澳大利亚农业与水资源部于17日表示,正在调查关于非法出口澳大利亚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指控。该国规定,出口10千克以上婴幼儿奶粉只能由注册企业进行,违规者将处以最多1年监禁。

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我们永远的心痛。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我们买进口的奶粉人家还限购。

今年6月,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发言

2008年,中国发生“毒奶粉”事件,许多食用国产“三鹿”奶粉的婴儿被查出患有肾结石,随后该奶粉被发现含有能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但具有低毒性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该事件导致中国民众对国产乳制品安全的担忧,并持续至今。

中国政府在“毒奶粉”事件曝光后,对监管部门及乳制品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整顿。2013年,中国乳制品协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的质量调查指,国产奶粉不仅价格更低,其质量甚至好于进口奶粉。

但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父母们已经不再信任国产奶粉,而是转向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国生产的奶粉。由于通过网商、亲人或朋友在境外代购比在中国国内直接购买进口奶粉的价格更低,中国消费者巨大的需求量就使得境外许多地方零售的婴幼儿奶粉出现紧缺。

于是,英国、德国、新西兰等地的超市和零售商陆续出台限购令,香港政府更是于2013年3月开始规定离港人士于24小时内不得携带多于1.8千克(约2罐)36个月以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出境,否则将处以最高50万港元罚款及2年监禁。

600 %
由于中国婴幼儿奶粉消费者持续增加,澳大利亚 Bellamy 公司的净利润在今年前8个月上升了600%;自去年8月在澳大利亚上市以来,Bellamy 公司的股票价格增加了580%。

声音

我们的品牌在中国深受欢迎是一个事实,这导致一些人从澳大利亚的商店购买我们的产品,再转卖到中国。我们并不容忍这样的行为,但是我们一旦把货交给零售商,就很再难控制商品的去向。

澳大利亚 Bellamy 公司

当然无论人们身处世界何处,都需要精心喂养孩子,可“爆买”澳大利亚超市里的产品太可笑了。加价在网上出售澳产婴儿配方奶粉更是可笑……它又不是 Prada 的手袋。

一位有8个月大儿子的澳大利亚母亲

澳大利亚奶粉代购由来已久,海外代购奶粉狂热的现象这几年一直存在。自新西兰乳品问题出现后,国内消费者将消费目标转向澳大利亚,加上近年来代购发展势头迅猛,代购脱销事件其实有迹可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由于目前全球处于奶制品危机状态,整个乳品市场萧条,市场拉动缺乏后劲,也不排除有个别投资者利用“双11”对澳大利亚奶粉进行炒作。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而中国民众则纷纷转向购买进口奶粉,特别是给婴幼儿食用的奶粉。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BBC中文网澎湃新闻新华网华尔街日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