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同一工作,两种态度,不同的收获

“打工跟任何选择一样,没有绝对的好或坏,花同样时间做同样工作,你可以机械式的做一件事,但也可以同时观察主管怎么管理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管理?如果可以从所做的工作往上延伸思考,便能从工作中得到真正的价值。”

刊登于 2015-11-02

插图:Tina Ko

“姐姐,你们学校上新闻了喔!”B宝看着报纸跟姐姐说。

A宝也凑过去说:“我知道,各大学研究的助理要不要纳入劳工保险的事情,已吵了好几个月了!”

AB宝都在校外的企业或机构实习,并没有在学校当研究助理,A宝忽然想起来:“爸爸,你是不是也在学校打过工?”

我点点头:“我们那时候不叫打工,叫做工读生,因为我当时每天都在图书馆里混,不管是中午休息、空堂或翘课,反正有课或没课总会在图书馆绕绕,于是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很熟,当有工读生的名额时,就补了缺。我拿工读的薪水购买医学图书馆里少有的小说闲书,毕业时,就把书全捐给了图书馆。”

我与AB宝成长的时代还真的差很多。在我还是学生时,麦当劳还没到台湾,连锁便利店也还没有出现,所以没有多少按时计酬的工读生机会。现在孩子们的打工,除了各种行业与机会增加之外,整体的收入也较高,当然付出的时间也相对的多。

因此,现在台湾的大学生有相当高的百分比在打工赚钱,其中当然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家境贫困而边求学边工作,但是绝大部分人是为了多赚点零用钱,或增加工作经验而去打工。

赚钱买花戴?

A宝说:“有人说打工可以培养孩子负责任且独立自主的个性,甚至早一步获得工作经验,美国几乎很多大学生都有打工的惯例。”

我摇摇头,从书柜里找出一些研究报告,跟她们说:“最近看到不少心理学家关于打工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美国文化中对青少年打工的所有『通俗』看法都是错误的。数十年来,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的美国教育理念之下,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中学生打工是一件好事。”

他们通常认为,打工的钱可以贴补他们未来的教育费用及家庭开销,同时可以发展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日后工作中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因为已经进入社会经济的体系,会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只有非常少数的人,会把薪金用来贴补生活开销或教育预备金,大多的收入最后都花在奢侈品或广告创造出来的“必需品”上,而且绝大多数的打工经历,对学生并没有带来教育和提升经验的效果,而且更讽刺的是,往往这些打工经验反而让学生对工作更不尊重、更反感,从而产生有问题的职场素养。”

AB宝听了非常诧异。

视乎你如何看待一份工

我提醒她们:“其实打工跟任何选择一样,没有绝对的好或坏,花同样时间做同样工作,你可以机械式的做一件事,但也可以同时观察主管怎么管理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管理?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这些工作流程操手册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如果你们可以从所做的工作往上延伸思考,便能从工作中得到真正的价值。假如能跳脱这个工作职位,思考整个产业在台湾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甚至推理想像在整个全球化世界中的未来演变,那么就是更宝贵的收获了!”

看着AB宝若有所思的表情,我也想着,工读的机会可以把孩子带到社会的真实现场,这种经验比文字上的认知具有更强烈的影响力,可以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如同双面刃一样,善用是很好的工具,不注意之下反遭其害,只看家长有没有好好的引导。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