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柴文瀚:打击Uber 可扶阿斗?

站在乘客立场,政府不断呼吁“白牌车”没有安全保障,也是极为不切实际。

刊登于 2015-08-12

柴文瀚:在的士业界压力下,政府终以“非法载客取酬”及“没有第三者保险”为由,拘捕Uber在港的司机及职员。图为Uber香港办事处。
摄:Tyrone Siu/REUTERS
柴文瀚:在的士业界压力下,政府终以“非法载客取酬”及“没有第三者保险”为由,拘捕Uber在港的司机及职员。图为Uber香港办事处。 摄:Tyrone Siu/REUTERS

在的士业界压力下,政府终以“非法载客取酬”及“没有第三者保险”为由,拘捕Uber在港的司机及职员,坊间却大多站在Uber一方,集体抨击的士服务欠佳,分享个人不快经历,更成近期网上佳话。

翻查特区政府历任运输局长,任内都没有致力改善的士服务。十多年来,大部分车辆设备过时乏味,车主没有诱因增设如电子货币、卫星导航等科技日用品不在话下,司机拒载及车内个人物品阻碍乘客,营业时不修边幅,更令人觉得香港的士服务,难跟附近发达城市比较。

的士业科技落伍

投资推广署为香港引入Uber服务时,正是针对的士业科技落伍的缺点,由电子配对供求,以至全面采用信用卡交易,完全配合网络世代生活模式。因此持牌人及“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等既得利益集团,不论为免竞争或未能追上科技,要求以过时法例排拒新式服务,的确难以令灵活醒目的香港人信服。

上述业界成员,更经常令人觉得为求更高牌价,贪得无厌。立法会在7月初,曾有一个关于政府研究的士业发展的公听会,他们表达意见时,内容包括:认定手机寻车程式非法、反对增发牌照(包括非买卖的“租牌”)、批评铁路扩张减低收入,甚至要求开放巴士专线……谬论连篇。

站在乘客立场,政府不断呼吁“白牌车”没有安全保障,也是极为不切实际。首先,若非不幸出现意外首例,难以看见验证赔偿运作;再者,Uber已表明除第三者保险外,更会为乘客额外购买保险,争取公众信任;更重要是乘客难以选择理想的士司机,相反Uber却提供评分纪录,参考司机安全及礼貌等资料,外地也见服务不佳者被Uber踢出名单,而本地的士司机,除非因严重意外案底停牌,否则如交谘会等投诉制度,根本没有阻吓作用,形同虚设。

如果政府无视公众求变,仍然打算如原有计划,拖延至2017年才能完成“的士角色定位检视”,势必助长乘客选择以反叛抗议的方式,享用如Uber等高质素租用公共交通服务,乘客习惯往往“一去不返”,对的士业长远而言,只是得不偿失。

(柴文瀚,民主党交通政策副发言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