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兩岸三地年度觀察之五:空間政治的角力
學者畢恆達曾言:「空間就是社會文化與政治權力的角力場。」2015年,香港依然在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及社區生態的辯論中拉鋸;台灣開始從金權城市步向空間維權;中國多年來高速發展所埋下的危機,今年則逐漸爆發……
學者畢恆達曾言:「空間就是社會文化與政治權力的角力場。」2015年,香港依然在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及社區生態的辯論中拉鋸;台灣開始從金權城市步向空間維權;中國多年來高速發展所埋下的危機,今年則逐漸爆發……
打左燈要大力打,是因為全球經濟衰退,各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各種各樣的「刺激政策」來尋求增長。但事實上,各國政府都開始疲態畢露,在無能為力之下,都只能向右轉:緊縮開支、減少介入、讓市場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2014年大型群眾運動的餘波影響到2015年香港台灣兩地的政治格局,民間新勢力崛起,政黨世代交替;另一邊廂,中國公民社會卻備受官方打壓,改革派幾乎銷聲匿跡。2015兩岸三地政治格局的生與死,可堪對照。
2015年新媒體大潮直撲中港台,然而三地卻展現出很不一樣的光景。新媒體湧現,訊息傳遞方法多元化,社會是更容易形成共識,抑或反而強化分歧?互聯網必然意味開放,還是可能成為保守之地?
「昏庸無道」的2015,韓國人為了逃避荒謬的現實,因而大舉投進了《請回答 1988》裏,那一個從劇集虛構出來的1980年代韓國社會烏托邦中,尋求思想上的喘息空間。
記憶即政治。不論何地,官方都希望牢牢掌握歷史詮釋的話語權,但在建構和推動官方史觀的同時,亦可能催生出民間記憶的反思和反抗。2015年兩岸三地的歷史話語權爭奪戰硝煙彈雨,記憶的拉扯越發激烈……
2015年快要步入倒數階段,有哪些2015年發生的國際大事,餘波未了,將會影響2016年的政局?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助理講師馮嘉誠為你一一盤點。
2015年正悄然向我們告別,過去的一年中,一樣有戰爭與災難,也不缺愛和勇氣。端傳媒攝影組回顧過去一年,從各圖片社的新聞照片中選出不同攝影師鏡頭定格的一刻、歷史性的一刻。當你閉上眼睛,靜靜回想,腦海中會浮現出哪一個畫面?定格的又是哪一個瞬間? 或許是這趟死亡航班。2015年3月24日,德國之翼航空9525號航班在巴塞隆納機場起飛,其後墜毀,機上150人全部遇難。經調查,「無人生還」的悲劇背後,是懷疑患上抑鬱症的駕駛刻意製造了這場人禍。 也可能是接下來的這場天災。2015年4月25日,南亞國家尼泊爾發生8.1級大地震,造成近八千人死亡,首都加德滿都近九成建築物震毀,包括多處歷史遺蹟,並造成珠峰向西南方向發生三釐米偏移。雖然國際社會其後向尼泊爾提供了大量援助物資,但時至今日,
2015年,一場場沒有槍聲與烽煙的戰爭就在你我熟悉的地方發生;我們的攝影師,都在現場。讓我們一起回顧端傳媒攝影師在世界不同地方拍攝的像片,感謝他們付出的努力。